周利槃陀伽長老的故事



奮勉不放逸,克己自調御;
智者自作洲,不為洪水沒。
 
「奮勉不放逸……」這個佛法開示是佛陀在竹林精舍,談及周利槃陀伽(Cūḷapanthaka)長老而說的。
 

【千金小姐與男僕的愛情】

據說王舍城有位富貴人家的女兒,在她成年時,被父母精心保護於七層殿樓的頂層。由於沉醉於青春的驕慢, [這位] 渴求男人[的女孩] 與自己的奴僕發生了關係。害怕「其他人將會知道我的事」,她[對他] 說:「我們不能住在這裡了。假如我父母知道此罪的話,他們會把我撕碎。我們去外地生活吧。」
 
於是,他們帶上貴重物品從城門出來, [心想:]「不管哪裡,我們去一個沒人認識的地方居住。」他倆就出發了。
 
他們在一個地方同房而居,之後,她便懷孕了。富家女進入了臨產期,就與丈夫商量:「胎兒即將出生,在舉目無親之處分娩,對我們而言都是困苦的,我們還是回家吧。」
 
丈夫出於害怕「如果我就這樣回去,我會沒命。」於是不斷拖延時日「我們今天回吧!我們明天回吧!」
 
妻子心想:「這個蠢貨因為自己犯下大錯不敢回去,父母是恆常利益[子女] 的,不管他要不要回去,我都要走了。」
 
在丈夫外出時,妻子收拾好家裡的生活用品後,告訴鄰居,自己要回娘家後就上路了。
 
丈夫回到家中,沒看到妻子,就問鄰居,聽到說「她回娘家」後,就迅速追上去,在半途趕上了。該[ 富家女] 就在該處分娩了。
 
他問道:「是什麼,夫人?」「夫君,我生了一個兒子。」
 
「現在我們怎麼辦?」
 
「我們回娘家的目的,已經在半路完成了。還回去做什麼呢?我們往回走吧。」兩人統一意見後,打道回府了。
 

【路上出生的兄弟倆】

由於這個孩子是在路上出生,因此他們給他取名叫槃陀伽(Panthaka,路生)。不久以後,她又懷上一個。一切[ 經過] 發展,都跟前面一樣。由於第二個男孩也是在路上生的,於是,第一個就取名作摩訶槃陀伽(Mahāpanthaka,大路生),另一個就取名為周利槃陀伽(Cūḷapanthaka,小路生)。夫妻倆將兩個兒子都帶回自己家中。
 
摩訶槃陀伽聽到其他的男孩說「叔叔,伯父,爺爺,奶奶」後,就問媽媽:「媽媽,其他男孩都說『爺爺,奶奶』和『伯父,叔叔』,我們沒有任何親戚嗎?」
 
「是的,孩子,我們在這裡沒有親戚。但是在王舍城有位財主,是你的外公。在那裡,我們有很多親戚。」
 
「為什麼我們不去那裡呢,媽媽?」
 
母親沒有告訴兒子自己不回去的原因,兒子一再提起後,她就跟丈夫說:「孩子們[ 一直提起] 令我很疲勞,難道爸媽見了我們,會吃掉我們的肉?來吧,讓孩子們去外公家看看吧。」
 
「我不敢見到他們,但我可以送你們去。」
 
「好的,不管什麼辦法,應該讓孩子們去外公家看看。」
 
他們倆就帶著孩子來到王舍城,進到城門口的一間大廳[住下了] 。孩子的母親就帶著兩個孩子,對父母說自己回來了。他們聽到這個消息後, [就想:]「在輪迴中,無人不是以前的兒女。他們對我們犯了大錯,不能待在我們的視線內,讓他們倆人帶著這麼多的財物去繁華處謀生吧!不過,孩子就送到這裡來。」於是拿出錢財,讓傳消息的人送過去。夫婦倆接受了帶來的錢財,並將男孩們交給傳消息的人,送走他們。於是,男孩們就在外公家長大。
 

【兄弟倆出家】

周利槃陀伽尚年幼,於是哥哥摩訶槃陀伽就和外公一起去聽十力(佛陀)講法。他常去佛陀那裡,生起了出家的心。他跟外公講:「如果您允許的話,我要出家。」
 
「說的是什麼話!親愛的!對我而言,世間一切人去出家,都沒有你出家更好。如果你可以,就出家去吧。」
 
外公把哥哥帶到導師面前, [佛陀] 說:「屋主啊,你得到一個男孩了?」
 
「是的,尊者,這是我的孫子,他想在您座下出家。」
 
佛陀就命另一位乞食的比丘:「你給這個孩子出家吧。」[這位] 長老就在教了他皮五法1 的業處後,剃度他。
 
摩訶槃陀伽學習很多佛法,在滿年歲(20歲)的時候受具足戒,如理作意地修習業處後,證得阿羅漢。他安住於禪那和[ 阿羅漢] 果快樂度日時,心想:「究竟能否將這快樂帶給周利槃陀伽呢?」
 
就從[住的地方] 走到外公財主面前,說:「大財主,如果您允許的話,我要讓周利槃陀伽出家。」
 
「剃度他吧,尊者。」
 
據說財主對[佛陀] 教法充滿信心,而且當問到「這是您哪個女兒的兒子?」時,他羞於回答「跑掉的那個女兒的」,因此,他很高興地允許孫子們出家。
 
長老給周利槃陀伽剃度後,令他在戒行上得以住立。
 

【愚鈍到四個月都背不了一個偈頌】

但是,周利槃陀伽出家後,就變得愚鈍。四個月,也沒能背下這四句偈:
猶如香紅蓮,晨開而芬芳;
看彼光輝者,2 如日耀虛空。
(《相應部》1.123;《增支部》5.195)
 
據說周利槃陀伽在迦葉佛時期也出家,是一位聰慧的比丘,嘲笑了另一個正在學習經教的愚鈍比丘。這位比丘因為他的嘲笑,感到羞愧,就不再學習經教,不再誦習了。由於這個業,他一出家,就變得愚鈍了,每背一句就忘了前一句。他為了記住這首偈頌,這樣努力了四個多月。
 
於是摩訶槃陀伽對他說:「周利槃陀伽,你在此教法中,不可能獲得成就,四個月都學不了一首偈頌,又怎麼能夠到達出家義務的頂峰呢?離開這裡吧。」就將他趕出寺院。
 
但是,周利槃陀伽出於對佛陀教法的喜愛,並不想[還俗] 成為在家人。
 

【周利槃陀伽的放棄與佛陀的不放棄】

當時,摩訶槃陀伽負責[僧團的] 分派飲食。名醫耆婆(Jīvaka)帶上很多花鬘、香、塗香,到自己的芒果園,供奉佛陀,聽完法後,從座位起來,禮敬十力(佛陀)過後,就到摩訶槃陀伽那裡,問道:「尊者,導師座下有多少比丘?」
 
「有五百比丘。」
 
「尊者,明天以佛陀為首的五百比丘,都來我家應供吧。」
 
「優婆塞,名叫周利槃陀伽的比丘是愚鈍的,在法上沒有增進,除了他,我接受對其他所有比丘的邀請。」長老回答道。
 
周利槃陀伽聽到這話後,心想:「長老接受了對這麼多比丘的邀請,唯獨把我排除在外,毫無疑問,他對我的兄弟之情已經沒有了。如今這教法對我來說,還有什麼用呢?我要還俗,做布施功德而生活。」
 
第二天清早,他就為了返俗而出發了。導師在清晨觀察世界時,看到了此事,就第一時間過去,站在周利槃陀伽會途經的門口。周利槃陀伽走著走著,就看到了佛陀,上前禮敬過後,站著。
 
然後,佛陀對他說:「周利槃陀伽,這個時候,你要去哪裡呢?」
 
「尊者,我兄弟把我逐出了,所以,我要還俗。」
 
「周利槃陀伽,既然是在我面前出家的,你兄弟逐出你的時候,為什麼不來見我?來吧,還俗做什麼,留在我這裡吧。」
 

【去塵除垢】

[佛陀] 用帶有輪相的手掌摩觸他的頭部後,將其帶到香室(佛陀的孤邸)前讓他坐下,用神通變化出一塊潔淨的布片拿給他,說:「周利槃陀伽,面朝東方,在這裡[心念] 『去塵除垢,去塵除垢』,擦拭這塊布吧。」
 
此時,通知應供的時間到了,佛陀就在比丘僧團的圍繞下去耆婆家,並在準備好的座位上,坐下了。
 
周利槃陀伽就對著太陽「去塵除垢,去塵除垢」,坐著擦拭那塊布片。在他擦拭的時候,那塊布片變髒了。他就思惟:「這布本來極其潔淨,然而,由於此自身的緣故,失去原來的本性,產生污垢,諸行確實是無常啊。」通過了知壞滅相,他培育觀。
 
導師知道「周利槃陀伽心中生起觀」——「周利槃陀伽,你不要想『只是這塊布被污垢所染污』,你的內在也有貪等的污垢,除去它們吧。」說完後,發出一道光,顯現出在他面前坐著一般的形像,誦出了以下偈頌:
灰塵非塵垢,貪欲名塵垢;離貪諸比丘,教中離垢住。
灰塵非塵垢,瞋恚名塵垢;離瞋諸比丘,教中離垢住。
灰塵非塵垢,愚癡名塵垢;離癡諸比丘,教中離垢住。
(《大義釋》209)
 
 
偈頌結束時,周利槃陀伽證得連同四無礙解的阿羅漢。依靠四無礙解,他也通達三藏。
 

【去塵除垢得悟的因緣】

據說,他過去世曾是國王,在巡遊城內時,汗水從他額頭流下來,國王用一塊潔淨的布擦拭額頭,布就變髒了——「由於這身體的緣故,如此潔淨的布片失去了它的本性,變得骯髒了,確實是諸行無常啊!」他獲得了無常想,此事成為他離垢的因緣。
 

【周利槃陀伽顯神通,參加供齋大會】

耆婆王子育,給十力(佛陀)拿來施水。導師說:「耆婆,確定寺院裡沒有比丘了?」用手蓋住了缽。
 
摩訶槃陀伽說道:「是的,尊者,寺院裡沒有比丘了。」
 
導師說:「有的,耆婆。」
 
耆婆就吩咐一個下人:「那你去看看寺院裡,還有沒有比丘。」
 
就在這時,周利槃陀伽心想「我哥哥說『寺院裡沒有比丘』,我要讓寺院看上去有很多比丘。」於是令整個芒果園到處都有比丘——有些比丘在做袈裟,有些比丘在染[袈裟] ,有些比丘在誦經——這樣變化出一千個各各不同的比丘。
 
下人看到寺院有許多比丘,就回去稟告耆婆:「老爺,整個芒果園都是比丘。」
 
長老(周利槃陀伽)就在那裡如此[說]:「周利槃陀伽,化己為千般,坐於芒果園,直至受召喚。」
 
於是,佛陀跟下人說:「去到寺院後,你就說『導師召喚周利槃陀伽』。」
 
在下人這樣轉達時,一千個比丘都說:「我是周利槃陀伽!我是周利槃陀伽!」
 
下人再次回來說:「尊者,所有人都是周利槃陀伽。」
 
「既然如此。你到那裡後,直接抓住第一個說『我是周利槃陀伽』的比丘的手臂,其他的就都會消失。」
 
下人照做後,頓時一千個比丘都消失了。長老(周利槃陀伽)就和下人一起過來。
 
導師在吃完飯後,對耆婆說:「耆婆,你拿著周利槃陀伽的缽,他來為你做隨喜功德的開示。」
 
耆婆這樣照做了。長老就如小獅子做獅子吼一般,貫穿三藏做了隨喜功德的開示。
 
導師從座位起來,在比丘僧團圍繞下回到寺院。比丘們行完禮後,佛陀站在香室前為比丘僧團做了教誡,講說了業處,然後,遣走比丘僧團,進入塗有香料的香室孤邸,做右側獅子臥。
 

【佛陀與周利槃陀伽的前世因緣(一)】

黃昏時分,諸比丘們從各處聚集起來,圍在一起坐下,像一塊紅色羊毛幕布一樣,開始談論佛陀的功德:「賢友們,摩訶槃陀伽不瞭解周利槃陀伽的性情, [看他] 四個月,都背不來一首偈頌,認為『此人愚鈍』,將其趕出寺院。然而正自覺者,由於他是無上法王,一頓飯的功夫,就讓周利槃陀伽獲得了連同無礙解的阿羅漢,連同無礙解,還通達三藏。佛陀的威力,確實廣大啊!」
 
此時,世尊知道法堂裡有這樣的討論, [心想] 「現在,我理應前去」,便從佛床上起來,穿上善著色的兩件衣(上衣和下衣),用一條閃電般的腰帶束好,披上像紅毛毯一樣的善至大衣,從香室孤邸出來,踏著高貴的龍象般的步伐,如獅王一般優雅,以佛陀無限的榮光,來到法堂。登上莊嚴的圓形會堂中間,善佈置的佛座上,發出六色佛光,猶如能撼動大海深處,從持雙山初升的太陽一般,坐在座位中央。
 
正自覺者一到,比丘僧團停止談話,變得安靜。導師以柔軟慈悲之心環顧大眾:「此大眾輝耀[於此] ,沒有任何人的手足失威儀,無人咳嗽、打噴嚏,此等一切,都對佛陀懷有敬意。懾於佛陀的威力,我若坐在這裡,一個壽元劫不說話,他們不會首先發起談話。應由我來發起談話,那就讓我來引發話題吧。」
 
以甜美的梵天之聲,向比丘們問道:「諸比丘,正坐著談論什麼,你們被中斷的話題,是什麼?」
 
他們答道,是這個。
 
「諸比丘,周利槃陀伽並非如今才愚鈍,過去也曾愚鈍。我也並非初次協助他,過去也曾協助他。然而,過去我曾令他成為世間財富的主人,如今是出世間的。」說完後,諸比丘們想聽詳細的解釋,在諸比丘的邀請下, [佛陀] 說出了過去世的事:
 

【一音多義的巧合】

曾經在波羅奈斯有一位年輕人, 為了學習技藝, 他去到德迦尸羅(Takkasila)城,成為那裡一位著名老師的共住弟子。在五百青年[學徒] 中,他為老師服務非常多,洗腳等一切義務都履行。然而由於愚鈍,他任何技藝都學不會。老師[想]:「此人幫助我很多,我要好好教導他。」歷經一番努力過後,卻什麼也教不會他。
 
他住了很久以後,還是一首偈頌也學不起來,失望地向老師請求「我要回去了。」
 
老師就想:「此人對我有幫助,我想讓他成為智者, [但] 我做不到。毫無疑問,我應該給他回報,我將編纂一句真言教給他。」
 
於是,老師帶著他到森林並教他一句真言:「你在敲打(ghaṭṭesi,這個詞有「敲打」、「襲擊」、「犯罪」等意思),你在敲打,你為何敲打?我也知道,我知道。」
 
編纂了這句真言後,為了使他記住,讓他念了數百遍過後,問道:「你會了吧?」
 
他回答:「是的,會了。」
 
「對於愚鈍的人來說,經過努力後,熟練的技藝是不會遺忘的。」[老師]這樣想後,給了他路費:「去,依靠這個真言過生活吧,但為了不忘記,你要時時誦習。」說完,把他送走了。
 
當他回到波羅奈斯時,他媽媽[心想:]「我兒子學藝歸來了。」[為他] 舉辦了一個盛大的禮敬慶典。
 
當時的波羅奈斯國王想:「我的身業等是否有任何的過失呢?」在檢視過後,並沒有發現自己有任何不適宜的行為,「自己的過失,自己是看不到的,其他人可以看到,我要去民間探求。」這樣思惟過後,在晚上喬裝打扮出發了。
 
「吃完晚飯過後,人們會坐著談論種種事情,假如我以非法治國,他們就會說『邪惡、非法的國王,用刑罰、稅收等,把我們害慘了。』如果我如法治國,他們就會說『願我們的國王長壽』,然後談論我的德行。」國王就這樣挨家挨戶,去他們的牆外走訪。
 
此時,一夥盜賊正在兩戶人家中間挖互通兩家的隧道。國王看到他們後,就站在房子的陰影。盜賊打通隧道後,進入房間查看有什麼財物時,那個年輕人醒來了,開始誦習那個真言:「你在犯罪(ghaṭṭesi,這個詞有「敲打」、「襲擊」、「犯罪」等意思),你在犯罪,你為何犯罪?我也知道,我知道。」
 
他們聽到這個後,認為:「這個人知道我們了,我們要完蛋了。」
 
他們嚇到身上的衣服都掉了,慌不擇路地逃走了。國王看著他們逃走,聽到了年輕人念真言的聲音,確定了[那] 房子,然後,繼續按計畫在城市民居間探尋過後,回到了住處。
 
在夜色褪去,天開始亮起來的早上,國王叫來一個人,說:「你,去,在某某街道有個房子那裡有個挖穿的隧道,那裡,有一位從德迦尸羅學藝歸來的年輕人,你去把他找來。」
 
那個人去年輕人處,對他說「國王召喚你」,就把他帶來國王面前。
 
國王問年輕人:「小夥子,你是從德迦尸羅學藝歸來的那個年輕人嗎?」
 
「是的,陛下。」
 
「你把[ 學到的] 技藝教給我們吧。」
 
「善哉,陛下, [和我] 坐在同一座位上,學習吧。」國王依照坐下,開始學習真言。
 
[學習完畢,國王說:]「這是你教學的報酬」,給了他一千錢。
 

【將軍與理髮師的合謀】

與此同時,將軍對國王的理髮師說:「國王什麼時候會剃鬍鬚?」
 
「明天或者後天。」
 
將軍給了理髮師一千錢,說:「我有一項工作。」
 
「是什麼,大人?」他問道。
 
「國王理鬍鬚時, [你] 用一把磨得極鋒利的剃刀,割斷[他的] 喉嚨。事成之後,你當將軍,我當國王。」
 
「好的。」理髮師接受了。
 
到了理鬍鬚的那天,理髮師用香水沾濕[國王的] 鬍鬚,磨好剃刀,抓著放在[國王的] 額頭旁, [理髮師看著剃刀,想:]「刀刃還有一點鈍,必須一割就把喉嚨割斷。」於是又到一旁磨刀。
 
此時,國王想起自己新背的真言,就開始念誦:「你在犯罪,你在犯罪,你為何犯罪?我也知道,我知道。」
 
聽到國王這麼唸,理髮師額頭冒汗,他以為「國王知道我的事了。」嚇得把剃刀扔在地上,匍匐在國王足下。
 
國王是聰明的,對理髮師說:「嘿,你這邪惡的剃頭匠,以為『國王不知道我』!」
 
「請饒恕我,陛下。」
 
「好吧,別害怕,說吧。」
 
「陛下,將軍給我一千錢,然後說『[你] 在給國王理鬍鬚時,割斷他的喉嚨,我成為國王後,封你為將軍。』」
 
國王聽完,心想:「依靠老師,我得以活命!」
 
叫人召來將軍:「嘿,將軍,你在我這裡什麼沒得到啊?現在我不要再見到你了,你離開我的國土吧。」於是將將軍驅逐出國土。
 
之後再召來那[年輕的] 老師:「老師啊,依靠您我撿回一條命。」說完給他極大的尊敬,立他為將軍。
 
當時的[年輕老師] 就是周利槃陀伽,那位譽滿四方的老師,就是佛陀。
 
導師說完這個過去的因緣後,說道:「諸比丘,周利槃陀伽過去就曾如此愚鈍,當時我就支助他,令他成就世間財富。」
 

【佛陀與周利槃陀伽的前世因緣(二)】

有一天, [比丘們] 又有了:「哎呀,導師確實是周利槃陀伽的依止處啊。」這樣的談話。
 
[佛陀又] 說了小財主本生(Cūḷaseṭṭhijātaka),然後,說出偈頌:
聰慧賢能人,僅以少許財;
得令己發家,如風吹火苗。
(《本生》1.1.4)
 
將本生[與現世] 聯繫起來說:「諸比丘,我非此生才支助他,往昔就曾如此支助。過去我就令他成為世間財富的主人,如今[令他成就] 出世間的。那時的年輕學徒,就是周利槃陀伽,而那聰慧通曉星相的小財主就是我。」
 

【佛陀與周利槃陀伽的前世因緣(三)】

又有一天,法堂又有人談論:「賢友們,周利槃陀伽四個月,都學不會一首偈頌,卻沒有放棄努力,得達阿羅漢,如今成為出世間法的主人。」
 
導師來了,問道:「諸比丘,你們正坐著談論什麼事?」
 
他們回答,是此事。
 
[佛陀] 說:「諸比丘,在我教法中,發勤精進的比丘,會如此般成為出世間法的主人。」然後誦了以下偈頌:
Uṭṭhānenappamādena, saṃyamena damena ca;
Dīpaṃ kayirātha medhāvī, yaṃ ogho nābhikīratī
奮勉不放逸,克己自調御;
智者應建造,洪水不淹洲。
 
「應作洲」(dīpaṃ kayirātha),意思是依精進力的「奮勉」(uṭṭhānena),依不失正念的「不放逸」(appamādena),依四種遍淨戒的「自節制」(saṃyamena),和調御諸根(damena),依這些因地的四種法,獲得法味智慧的智者(medhāvī),在此難獲依止處的甚深輪迴海洋中,應當、應能建造自己的阿羅漢果洲渚。
 
是什麼樣的[ 洲渚] ?
 
「它不被彼洪水淹沒」(yaṃ ogho nābhikīratī),不可能被那四種煩惱洪水所淹沒摧毀。阿羅漢性是不可能被[ 煩惱] 洪水所淹沒的。
 
偈頌結束時,很多人證得了入流果等。如是開示給眾人帶來利益。

 
 

1. 禪修業處三十二身分的頭五種:髮、毛、爪、齒、皮,稱為「皮五法」。

2. 光輝者:指佛陀。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