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門規式
多居律寺



百丈大智禪師以禪宗肇自少室,至曹溪以來多居律寺,雖列別院,然於說法、住持,未合規度,故常爾介懷,乃曰:「佛祖之道,欲誕布化元,冀來際不泯者,豈當與諸部阿笈摩教為隨行耶?」(舊梵語「阿含」,新云「阿笈摩」,即小乘教也。)
 
百丈禪師的諡號是「大智禪師」。
 
「少室」就是河南登封的少室山。達摩祖師就在少室山閉關,從這地方開始弘宗演教。自初祖開始,至曹溪以來,禪宗的門人,大多數仍居住在律宗的道場。「律寺」指持守戒律的道場。
 
「然於說法、住持,未合規度」,雖然律寺劃分出另外的一部分來讓修禪者居住,居住是居住了,但修煉過程中,彼此的差殊「不合規度」,因此常有介懷。修禪之人對某些尺度較不拘小節,以引導開悟的修持,以「禪」來攝受身、口、意,和律宗的修持不太一樣。因此,在規度上的要求,也無法一致。
 
百丈懷海禪師對此耿耿於懷。他說:「祖師大德所要弘傳的道法,要能夠適應眾生的需要,安頓人心,對來修學的每一個人,都能夠給予真正確切的引導。」意思是,以眾生根機為要。
 
「豈當與諸部阿笈摩教」,阿笈摩教是《阿含經》的各部,《阿含經》有四部,即《雜阿含》、《中阿含》、《長阿含》、《增一阿含》。
 
「為隨行耶?!」的意思是:只能跟隨這樣來修學嗎?!
 
《阿含經》是根本經教,既有四部,應已關注到至少有四種的差異引導趨向。1 這是百丈禪師提出來的反思。
 
1 四部阿含即是:《雜阿含》、《中阿含》、《長阿含》與《增一阿含》。
 
《雜阿含》,即是傳來的事相應聖教集。也就是以「事類相應」結集佛陀的教法,也就是將述說同類旨趣的經典,經過歸納而編集在一起。關於《雜阿含》名稱的由來,據《五分律》卷三十、《四分律》卷五十四等所載,此經是佛陀為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天子、天女等講說四聖諦、八聖道、十二因緣的教說,今集為第一部,稱《雜阿含》。又據《摩訶僧祗律》卷三十二載,以匯集文句之雜者,故稱《雜阿含》。另據《薩婆多毘尼毗婆沙》卷一載,《雜阿含》是闡明諸禪定,為坐禪人所必修習法門。《瑜伽師地論》卷八十五載,一切事相應教,間廁鳩集,故稱《雜阿笈摩》(《雜阿含》)。本經是漢譯四阿含中最大的一部,也是四阿含中最早成立者。
 
所謂《中阿含》就是篇幅中等的聖教集。據《分別功德論》卷一載,中者,是不大不小,不長不短,事處中適之義。據《薩婆多毘尼毗婆沙》卷一載,《中阿含經》佛陀為利根眾生說示諸種深義,為學問者所習。本經特色以僧伽比丘為重,又是法義闡明,也是修多羅勝義的延續。
 
《長阿含》是纂輯阿含經典中篇幅較長的經典而成。關於其名稱的由來,據《四分律》等載,是以長經的總集,故有此名;《薩婆多毗尼毗婆沙》載,破諸外道,是為《長阿含》,《分別功德論》則謂,長者,乃說久遠之事,意即歷劫而不絕。本經的特色在於著重社會的教化,並由破斥當時的婆羅門與外道,及攝化諸天、魔、梵之中,表彰了佛陀的超越崇高,佛法的究竟。
 
《增一阿含經》,據《五分律》等,本經是依法數的次第,自一法順次增至第十一法而分類輯成,故稱增一。
 
據《薩婆多毘尼毘婆沙》,《增一阿含》是佛陀為諸天、世人隨時說法,總集而成。
 
(整理參考自石穎智,<略述北傳四部《阿含經》>。取自http://www.buddhismmiufa.org.hk/buddhism/bookintro/north4.htm)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