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錄自142 期
2022.03.20
釋見鐻
就唱歌吧
太虛大師因應同時代女性意識的覺醒,鼓勵女性也應受新式教育,縱使女性出家,也不例外,他曾創辦武昌女眾佛學院;並認為比丘尼不僅要學習佛法,也要學習世間「五明」,最重要的是建立比丘尼奉獻參與的能力,在其《比丘尼之責任》裡明確說到:
現在女界以時世之潮流所趨,為應環境之,已注意於各種學問以求進步。而比丘尼眾亦應對於一般所應用之知識加以探索,……應修之行,從實際上去著手,將自信心建立起來,方可以宏揚佛法,流布佛法。
對於承擔佛法住世的責任,「不特比丘為然,而比丘尼之責任亦同。」但事實上,太虛大師是希望女性能在家作為佛教的護持者,其對女性出家的態度在《覆香港女眾書》提到:佛說女子為尼,減損佛教,是這世界共業報中的真確事實。……漢地有尼,佛教衰亂,廣東多尼,佛教尤頹敗。在家信女多菩薩,尼最勝不過自了果。爾等如有菩薩心,如尊信佛語,如護惜佛教,應學在家菩薩!
於《優婆夷教育與佛化家庭》提到對佛教在家女性受教著重「家事教育、中醫教育、看護教育、幼稚園小學之師範教育。」
女子學習語言、中醫、護理、幼教等,既可往西方國家弘揚佛法,佛教深入社會也能以此為志業。
當代台灣佛教受太虛大師思想影響甚大,但當代台灣佛教比丘尼發展卻與太虛所勸導不同,而是相對地活躍,並於佛教在台灣的興盛扮演關鍵角色。美學者戴愛蓮研究當代台灣佛教比丘尼,以長時段的社會結構來理解台灣佛教女性群體的興起;同時,借用西方「公民社會」(civil society)與「公共領域」(public sphere)的理論概念來討論佛教女性對台灣以及台灣女性帶來的變革,重估儒家思想對於佛教在台灣發展的影響與限制。隨其視角,對於目前台灣比丘尼現況以及未來,能有不同的審思。
戴愛蓮《台灣佛教比丘尼》一書的中譯將由香光書鄉出版社出版,本期雜誌搶先刊登部分內容。佛教從太虛大師在二戰期間國共內戰的動盪時代仍流傳至今,在這疫情仍緊張的時候,依然在人間安頓鼓舞著你我—或如布萊希特的詩:「在黑暗的時代/還有歌嗎?/是的,還有關於/黑暗時代的歌。」就唱歌吧!
你說,要唱什麼歌?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