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緣具足 轉瞬成佛
10智積菩薩的懷疑

智積菩薩言:「我見釋迦如來於無量劫難行苦行,積功累德,求 菩提道,未曾止息,觀三千大千世界,乃至無有如芥子許,非是菩薩 捨身命處,為眾生故,然後乃得成菩提道。不信此女於須臾頃,便成 正覺。」



【講釋】
為什麼在前一品〈見寶塔品〉中,佛陀「放光遠召」,把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化身、分身的諸佛都召回到本尊合為一體,然後過去佛與現在佛才見面?這是一種很形象的表現,說明釋迦牟尼佛是無量劫累積的無數功德之後,得以成佛。
 
所以,此時的智積菩薩並不相信一個只有八歲的女孩子,怎麼可能「須臾頃」就可以成佛呢?
 
累積成佛道上的資糧
表面上,龍王女八歲便「須臾」成佛,但事實上並非如此。凡事都是培植善根、廣布福德,最後才因緣具足而得成就。就像當小朋友幼稚園快畢業的時候,大家都是穿著小小件的博士服拍照,這時候,他們是博士嗎?當然還不是。雖然他穿博士服,但真正要取得博士學位,還是要打好基礎,從小開始,不斷努力,一直前進,最終直到圓滿。龍女八歲成佛也是一樣,並不是他在這輩子花了八年就能成佛,而是生生世世不斷的修行、積累,最後在此生八歲時終於因緣具足,因而成佛。
 
成佛的道路上,有的成就快一點,有的成就慢一點。我們盡心盡力往這個方向走,每一個動作、每一個行為,都是我們成佛道上的資糧。不要看那麼一丁點,好像沒有用,人生都是有用的,做的全部都是自己的。
 
個人做事個人擔
中國儒家會用家族來看待生命的各種際遇。這家族的某一個子孫大富大貴、或是命運多舛,就會追溯到祖先那邊去。看起來生命是個人的,但個人所承受的命運依舊受到整個家族的相互牽連。
 
佛家則不是這樣看的,佛家說:「個人做事個人擔」,個人過去所做的事情,最後加減乘除、七折八扣,全部都是自己的。即使有的人成就快一點,有的人成就慢一些,所作所為,都是會回到自己身上。
 
而這段經文說明了釋迦牟尼佛所有的難行、苦行,三千大千世界無一不是菩薩捨身命處,讓大家都能根據自己的因緣,趕快成佛。可以說,佛教的理論是跨越種族,跨越國家的,這樣的「法」,在大家相互支持之下,使社會更安定。它是普世的,不是只有某一個種族、某一個國家、某一群人的信仰,並不是其他人就不可以信仰,佛的光是對所有人開放的,最怕的是自己把自己的善根覆蓋遮蔽著。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