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節錄自115 期
2014.03.20
釋見寰
佛隨念: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第三個功德】 明行足(vijjācaraṇasampanno)
完美具足智慧與德行的人
vijjā是明,意指智證;caraṇa是行,實踐修行之意。佛陀兼俱「明」與「行」。「明」可分三明或八明;「行」則有十五行。這八明與十五行是每一尊佛所具備的。
(一)他的明具足,所以一切神通、智慧圓滿。所謂八明:
❶觀智(Vipassana ñāna);❷意所成神變(mano-mayā iddhi);
❸種種神變(iddhi-vidhā);❹天耳(dibbasato);
❺他心智(cetopariyā);❻宿住隨念(pubbenivāsānussati);
❼天眼(dibbacakkhu);❽漏盡智(Asavakkhaya ñāna)。
(二)他的德行具足,所以慈悲圓滿,能廣利眾生。十五行(實踐修行):
第一到第四行是波羅提木叉律儀(Pāṭimokha sīla) 、守護六根(īndriya-samvara sīla)、飲食知量(bhojane mattaññutā)、警寤策勵(jāgariyānuyoga);第五到十一行是七個妙法,包括信(saddhā)、慚(hiri)、愧(ottappa)、多聞(bahussuta)、精進(viriya)、正念(sati)、智慧(pañña);第十二到十五行是初禪、二禪、三禪和四禪,所以一共有十五行。
因為這明與行,而讓佛陀能悲智雙運,度化眾生。我們一般人也需要這明與行的種子,行的種子(caraṇa),即布施、持戒與修習止禪等善行,明的種子(vijjā)則指曾經學習過的辨別四界、名色、因果、行法三相等修法。
就在世間善惡糾葛擾亂心湖之際,給自己一段獨處的時間。放鬆身心,觀想著佛陀光潔明亮的容顏,垂視世間;接著憶念佛陀明行具足的功德,悲智雙運,度化眾生,引領弟子得以明辨是非、善行正道,不像缺乏明行者的弟子般造諸惡業。在全然感受著佛陀無量威德與我們同在之後,請在心中深深地感恩佛陀引導我們邁向光明大道。
請讓佛陀仁慈莊嚴的容顏持續清晰地在心中現起,並反覆憶念「明行足」的名號伴隨著其功德義涵一段時間⋯⋯然後,慢慢出靜,並決意守護著自己明的種子與行的種子,然後進入生活的軌道。
|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