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塔見佛 開權顯實
附錄:「空觀、假觀、中觀」 解讀十如是



談到萬事的生滅變遷與恆常不變,我很喜歡《楞嚴經》裡面的一段描述。
 
一位國王感嘆身體會衰老,角色會變遷,萬事都在改變。佛陀幫助這位國王憶起兒時,他說:那時母親牽著年幼的我,一步一步走到恆河邊拜拜。而現在的他已然六十多歲,白髮蒼蒼、臉上爬滿皺紋,但即使物換星移,恆河還是流動著,他也始終沒有忘記兒時媽媽牽著他的手去拜拜的溫暖感受,信仰始終沒變。(1)
 
我們讀經文,可以從中認識「空觀、假觀、中觀」。在時間的流變裡,人、事、物一直變化,你所見的一切都不是真的,但你用力捏一捏自己,痛不痛?痛覺是真的,但是放手了以後還痛不痛?不痛了。
 
而你呢?你的身體前一刻在哪裡?此刻在哪裡?你的心又在哪裡呢?
 
重新看「十如是」
世間是無常的,是「空」的。什麼是「空」呢?
 
之前講解〈方便品〉,談到「十如是」:「所謂諸法:如是相,如是性,如是體,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如是本末究竟等。」
 
「十如是」談世間、出世間的一切萬法,一開始就講「相」,好比一個小女生,後來長成少女,長大當了媽媽,幾十年過後又做阿嬤,最後成了白髮蒼蒼的老太婆,外貌越來越蒼老,這是「相」的變化。
 
這段大家可以好好體會,我幫大家重新解讀,有許多的讀法,不同斷句,各有不同涵義。
 
第一個讀法是「是相如」:「所謂諸法如,是相如,是性如,是體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如,是本末究竟等。」「如」是什麼意思?就是「空觀」,一切事物的自性空幻不實,依隨各種因緣條件生起、幻滅,因此是無常、是「空」的。
 
但是再換個念法,第二個「如是相」:「所謂諸法:如是相,如是性,如是體,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如是本末究竟等。」這叫做「假觀」。
 
儘管世間無常,萬物如流水般變遷,但該做的就要去做,該完成的就完成。以世俗來說,做了媽媽以後,日夜照顧家庭、孩子,身體會衰老,但你照顧還是不照顧?當然要照顧!不做也老,做了也老,還是要做。
 
就像搭一部車去旅行,上了車終究會下車,不可能永遠坐在車上,這不就是無常嗎?這個叫做「假諦」。「假」的意思是什麼?儘管這些都在無常之中,而你接受這樣的事實,接受萬事變遷無常中的各種過程施設,無一不可少。
 
還有第三種讀法「相如是」:「所謂諸法如是:相如是,性如是,體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如是,本末究竟等。」這是「中觀」。
 
「是相如」、「如是相」、「相如是」—我們在不同的因緣、情況、境界裡看待問題,會有不同的看法。
 
像紫竹林精舍的外觀,隨著時間演變,不斷有各種面貌。當初這裡是一片空地,經過開挖整地、架鋼筋、灌水泥,有了初步的模樣。時至今日,還是沒有全面完成,整個牆面都還是留白的。屋齡久了也開始出一些小毛病,該整修就整修,有漏水就抓漏,修理以後還是很管用的!
 
這是空呢?還是假呢?還是中道呢?
 
這棟建築出現以後,我們用它的功能,許多人在這裡進進出出,老的走了,年輕一代出現。許多人在這裡學佛,深受鼓舞,也有許多人在這裡流下淚水。世間儘管無常,是假的,卻是一點也不假。
 
一步一步在這樣的路上走
我看到一句話:「人可以不服老,但不可以不知老。」老的時候,要給大家一個榜樣,不需要整天一直在家裡長嘆:「我老了啦!」這叫其他人如何是好呢?希望自己家庭和樂、兒女孝順,自己得要先快樂起來,不要變成別人的負擔。
 
如果在過程中,發現別人聽不懂你的話,怎麼辦?要趕快「好學」!布施要精進;持戒要精進;忍辱也要精進;念佛用功要精進;弘法更要精進。讓更多人聽懂你的話,知道你想表達什麼。佛法不是要趕快證得究竟涅槃,而是精進不懈,持續精進。
 
我們從〈見寶塔品〉看到,並不是成道了,就沒事做,不需要有這樣想法!
 
每個人的心境不一樣,學佛要正確學習佛陀的正知正見。儘管現在還沒有完全達到究竟,但是一步一步在這條路上走,「正知正見」比什麼都重要。
 
我們學佛,增長自己的善根,也多次送走老菩薩們。父母在自己的虔誠當中,安穩地從你手中送走了。很多蓮友也在自己的虔誠當中,給予祝福,讓他安心、安穩地走。
 
他們成道了嗎?還是你成道了嗎?
 
常常問自己:「我是誰?」「我在哪裡?」你不會不知道你是誰的。佛家講「無我」,是讓你內心的執著不要那麼深,世間還是有真理可以追尋。
 
年輕的時候,有年輕該學的;中年了,有中年該學的;年紀大了以後,把位子讓出來,你看得更清楚,出現了來接替你工作的人,你把棒子交接出去,生命生生不息。
 
身體就像房子一樣都會壞,人會老,也會離開世間。多寶佛怕眾生不明白他跟釋迦牟尼佛講的秘密話,就清楚示現給我們看。即使是過去佛,他尚且還要回來,要把重要的事情交代給我們。
 
學佛之人為什麼要這麼認真精進呢?精進的人生方向是明確的,信仰、信心是你真正的方向,而且你會感覺到,內心的那一份光,不作意間會出來跟你打個照面,問聲好。
 
(1)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卷2:「王言:『我生三歲,慈母携我謁耆婆天,經過此流。爾時即知是恒河水。』
佛言:『大王!如汝所說,二十之時衰於十歲,乃至六十,日月歲時念念遷變,則汝三歲見此河時,至年十三其水云何?』
王言:『如三歲時,宛然無異,乃至于今年六十二,亦無有異。』
佛言:『汝今自傷髮白面皺,其面必定皺於童年,則汝今時觀此恒河,與昔童時觀河之見有童耄不?』
王言:『不也,世尊!』
佛言:『大王!汝面雖皺,而此見精性未曾皺,皺者為變、不皺非變,變者受滅、彼不變者元無生滅,云何於中受汝生死,而猶引彼末伽梨等都言此身死後全滅?』
王聞是言,信知身後捨生趣生,與諸大眾踊躍歡喜得未曾有。」(《大正藏》冊19,第945號,頁110中21-下5。)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