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四十特輯(上) -戰後台灣佛教發展: 大專佛學社
李炳南親撰《佛學概要十四講表》



初級班的系列講座在暑假舉行,高級班則在寒假舉行。參加初級班的學生人數較多,也是李炳南開辦講座的主要對象。暑假課程包
含六本課本,第一本是李炳南自己寫的《佛學概要十四講表》,共有十四講,每一講都包含圖解,概要列出佛法的重點,然後詳加說明。
以下是《佛學概要十四講表》的摘要:
 
第一講表:先明佛義。這不是佛陀的傳記,而是解說「佛」是代表「智者」和「覺者」,研究佛學的目的是要得到智慧而覺悟。
 
第二講表:研究佛學須先略知別相。研究佛學要先瞭解原則,因為佛教文獻深奧難解,所以要先知道次序原則,細節可分為三部分詳討:
(一)一切法皆可依「體」、「相」和「用」三方面進行討論;
(二)一切法生起的原因不外「因」、「緣」、「果」三者;
(三)一切法可依「理」和「事」兩觀點來看。
第三講表:消除幾種有關佛教的誤會。
 
第四講表:人生當前之所受(觀受是苦)。
 
第五講表:人生三際之抉祕(十二因緣)。人生有三個階段:過去、現在和未來。
 
第六講表:宇宙有情概況。六道輪迴。
 
第七講表:宇宙器界概說。
 
第八講表:內容設施梗概。可分為三部分細談:
(一)戒、定、慧為佛法之「體」;
(二)「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為佛法之「用」;
(三)「解」和「行」要兩門並修。解門者,閱藏以廣學多聞,然後研宗而專精深入。行門者,有律宗、禪宗、淨宗、密宗等四宗。
 
第九講表:方便五乘解脫。「五乘」為人乘、天乘、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前四者屬於小乘,最後一個是大乘。
 
第十講表:五戒十善。
 
第十一講表:四諦十二因緣。
 
第十二講表:六度萬行。
 
第十三講表:行門中一特別捷徑。即淨土法門。
 
第十四講表:吾人應有之警覺。
 
這十四講將所有的佛教要旨都已含括收納。雖然李炳南所用的術語和概念取自中國佛教諸宗,但在每一課的論文部分,他喜歡以唯識宗的觀點來解說。這是因為對李炳南來說,唯識對一切「法」的特質進行分析是最簡明扼要的。他將淨土法門列為「捷徑」,並帶著熱情推薦此法門,則反映出他自己的信仰。除了這本課本,學生也會學到《八大人覺經》、《般若心經》、《唯識簡介》、《阿彌陀經》、《普賢行願品》(許淑華 2006, p.349–350)。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