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四十特輯(上) -戰後台灣佛教發展: 大專佛學社
深受弘一大師與豐子愷作品啟發



1927年至1931年間,中國各地爆發內戰,李炳南服務的莒城也淪為戰區。負責縣城的地方官員兩次棄城逃走,李炳南不得不接手防衛或停戰談判等事宜。1930年是尤其重要的一年,那年二月,軍閥決定反抗國民政府。莒城當時被國民黨軍隊包圍六個月,許多人活活餓死。在這段艱困時期,李炳南讀到一本書,是知名作家、畫家和漫畫家豐子愷(1898–1975)所著的《護生畫集》。
 
豐子愷隨李叔同學習音樂和畫畫,李叔同後來出家,法號弘一(1880–1942),是位持戒精嚴的律師。弘一不僅是豐子愷的老師,也是他的皈依師。就如同1920年代的許多知識分子,豐子愷於1921年春天也到東京留學。雖然他因經濟因素只待了十個月,但也接觸到日本漫畫,並為其深深著迷。漫畫這種媒材描述「日常生活的事物,或怪誕的幻想。內容充滿諷刺的滑稽幽默,而且往往是不加雕琢的。」(Harbsmeier 1984, p.19)。豐子愷對常民的生活感興趣,想要創作出不只為了菁英階層而存在的藝術。漫畫這種繪畫風格深得他心,便開始為報章雜誌供稿。這些漫畫廣受讀者歡迎,後來集結出版。第一批在1925年,以《子愷漫畫》為名出版,最後一本於1969年出版,當時豐子愷已過世29年了(Tarocco 2007, p.71-75)。
 
李炳南看到的漫畫集是1929年出版的,包含50組漫畫,搭配釋弘一的書法,描繪經典詩詞和佛教故事。這些漫畫推動素食主義和放生,此時李炳南意識到,結束戰爭最好的辦法是遵循非暴力原則,保護生命。於是,此後他終其一生茹素。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