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開敷的蓮華:記大陸參訪十五天
南普陀寺



五老峯「佛」字撫慰蒼生

南普陀寺是我們此行參訪的第一站。
 
始建於唐代,位於廈門五老峰下的南普陀寺,以其在浙江普陀山之南,故稱南普陀,背山面海,風景幽笑,是海內外聞名的古剎。
 
一九二O年,南普陀寺啟建目前的大殿時,方丈傳承仍是以師徒相授的方式進行。一九二四年,曾參學於西藏的轉逢和尚住持以後,將南普陀力改為十方叢林,廣延各地優秀僧材駐錫,常住寺務終得以漸具規模,其間太虛、虛雲、弘一大師亦曾相繼入閩,來寺或參學、或講學,南普陀寺逐漸成為閩南佛教文化的重鎮。
 
可惜好景不常,此後戰禍連年,最甚的是一九六五年後「紅化」的十年,寺裡的殿堂、佛像全被砸毀,劃滿毛澤東像的藏經閣門窗,阻擋了來勢洶洶的紅衛兵,經典才得以倖免於難,然而南普陀寺還是難逃被查封的命運!大門深鎖、庭階荒蕪、不聞梵唱的十年裡,人們只得轉向五老峰上,膜禮清朝振慧法師刻於巨岩上的大「佛」字,不知是否要在那一筆一劃裡找尋佛菩薩慈憫眾生的眼神?
 
十年前,中共當局開始實施「宗教落實政策」,將寺廟列為發展旅遊的重點,南普陀寺位居東南沿海,容易獲得海外資助的天然地理條件,再加上方丈妙湛老和尚的極力奔走,終於重修開放。當我們來到五老峰上的巨岩前,岩下人們擺置的香案至今仍在,斑剝的爐面訴說著風雨中的歲月。我抬頭凝視巨岩,目光下搖曳的樹影在石上造出無數幻變的圖案,任它撲朔迷離,一丈四尺大的「佛」字始終深深地絡印,在挺立的大石上,回頭望向來時的山徑,我似乎可以感受到人們徘徊五老峰巨岩下的心情。
 
雖是星期日,綠蔭蒼蒼的五老峰只有三兩遊客。層層巨石中,屹立著太虛、弘一、轉逢和尚的舍利塔,我們逐一參禮,遙想大師們護法衛教的熱忱,再看今日神州的佛教,內心激動不已。來到半山腰弘一大師曾掩關修行的岩洞——阿蘭若處,簡樸的石室裡,我們拜訪了二位年輕的比丘,他們都是自北京中國佛學院畢業,目前任教於閩南佛學院的教師。當詢問到有否再進一步深造的計劃時,因缺乏師資及進修管道,二位法師笑著回答:「我們只好請佛陀『直接指導』(意指「自修」)了!」

 

叢林梵唱,攝人心弦

「柵欄的門打開了!」我不禁在心底驚呼。慈悲的妙湛老和尚拄著拐杖引導哉們進入大殿就位,隨著梵唱,七上八下的心才逐漸平靜下來。

 

清晨,穿袍搭衣,新來乍到的陌生感籠罩在黑暗的步道上,以急行的步伐摸索著前進,待穿過重重廊廡,到達大殿時,大門已圖上柵欄,早課已開始,要不是妙湛老和尚眼光照撫到我們,這一堂早課恐怕只好在殿外觀星象了!
 
大殿裡,首先讓我感到好奇的是——大磬、木魚一起被安置在東序;年輕的沙彌與年長的比丘則分立於東、西序——這與台灣佛寺木魚、大磬分列二旁,依戒臘長幼,順序排班的情況大不相同。新鮮的感覺,促使我在繞佛時多了項觀察——插班隊伍的變化。巨大的三聖像俯視著一百多位僧眾,讚誦佛菩薩、發弘誓願的梵唄聲,隨著香雲繚繞,有時平靜如海,有時急湧如潮。心,懷著寧靜,我彷佛身在佛的國土,與諸大善知識同在一處,見佛聞法.....
 
能親臨大叢林的全堂早課,真是畢生難忘的經驗!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