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四十特輯(上) -戰後台灣佛教發展: 大專佛學社
積極推動佛學社成長



在台大成立的第一個佛學社有20位成員,周宣德受邀擔任顧問。
「中國佛教國際文教大專青年佛學獎學基金會」成立的同年,台大的佛學社也正式成立,並命名為「慈光」,這個詞是李炳南以大專學生為對象,所主辦的一系列講座時所用的名稱,我們會在下面提到這位佛教居士。同年六月,台灣師範大學的學生組織了「中道學社」;台北工專(即今台北科技大學)的學生成立「慧光社」;他們也都邀請周宣德擔任顧問。接下來的20年間,台灣各地的大專院校都陸續成立了佛學社。1985年,全台各校共有64個佛學社,有10,953名學生加入(李世偉2002, p.129)。佛學社團數量繼續成長,至1989年時,增至92個(闞正宗 2004, I:490-492)。
 
佛學社團會舉辦座談會,邀請知名的佛教學者來演講,也會舉辦社員的演講比賽、參訪寺院、到知名的佛教聖地朝聖等,為學生提供接觸佛教的機會。佛學社可以如此快速並順利成長,無疑是因為周宣德積極地鼓勵和推動的結果。由於周宣德在國民政府擔任重職,他的人脈因素,讓必須向教育部負責的大學行政部門在批准提案時,更加順利。
 
除了舉辦徵文比賽和頒發獎學金之外,周宣德並且為學生社團提供實際操作佛教的方法。自1961年開始,他邀請所有學社的社長每學期到慧炬辦公室會面,並交換經驗。在這類會面中,他會邀請學者、教育家和重要人物來演講。除了每週在自宅舉辦念佛會,也邀請學生參加每週的靜坐會,以平衡淨土宗的修行。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