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四十特輯(上) -戰後台灣佛教發展: 大專佛學社
周宣德和校園佛教的推動



周宣德比李炳南年輕十歲,但我要先從他開始講起,因為他被視為佛學社運動的創始人。周宣德為江西省南昌縣人,他的祖父很小的時候就成了孤兒,中年時成為專業的煙火製造者,他熟練的技術在同行和當地搏得美名。他在老年時結婚,生下兒子雨潤—周宣德的父親。周雨潤自幼熟讀詩書,後來成為新儒家學者,但無意於仕途,而是學習中醫,成為醫術精湛的醫生,直到晚年仍懸壺濟世。他時常不收診金,甚至還給病人買藥錢,救人無數,善心廣為人知,前來求診的人絡繹不絕。周宣德的母親姓許,育有八女二子,對子女的教養相當嚴格,例如農曆的初一、十五日不得肉食,衣著禁用絲綢。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周宣德的思想和生活方式必定深受影響。
 
在十個孩子裡,周宣德排行第九,他先念私塾,然後就讀南昌小學。畢業之前,就已經通過江西省立第一中學的入學考試,畢業後就讀北京工業大學,主修化工。1919年五四運動開始時,他自北京工業大學畢業。早期他擔任老師,曾在北京的燕京大學、廣東的英華書院和江西工業專科學校任教。他曾在國民政府裡擔任教育行政官員,在各大專院校也擔任過系主任和校長,並曾負責在江蘇創辦兩所中學。
 
由於當時局勢不穩,他幾次身歷險境,例如遭到土匪攔劫,甚至差點被秘密組織「小刀會」的成員殺害。在重重困難下,他不肯放棄,努力堅持完成工作。
 
他生涯中的第二階段是擔任商務印書館的編輯,在民國時期,商務印書館是非常知名的出版社。1932年,商務印書館慘遭祝融後,他回歸教職。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他隨政府迫遷四川。一開始他是主管軍備的技術專員,四年後,他在四川省立會計專校教商業管理。周宣德的教書生涯斷斷續續的,但整體來說,也當了20年左右的老師。
 
戰爭結束後,台灣光復,周宣德獲政府任命接管台中附近的月眉糖廠,這是他生涯的第三階段。糖廠當時因戰爭而被嚴重毀損,設備短缺。他努力修復工廠,使產線比預期提早復工。七年後,他被調派到台糖位於台北的總管理處,負責規畫、研發、人事管理,最後擔任顧問。在台糖工作了二十多年,一直到退休後,於1979年,搬到洛杉磯治療高血壓。周宣德的大半輩子一直與國民政府關係密切,這點對他日後創辦學生佛學社團顯然相當重要。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