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層次 點滴挪移
22生命是可以修改的



每個人修行的行門皆不相同,大家首先要記住的是「因果」,第二是 「事」跟「理」,第三個就是看出「理」從哪裡來,這些是建立在我們自己的 行門。
 
做為一個菩薩,修行的基礎就是慈悲與接受。從何處接受?從日常生活中 做起。比方做人家的父母,不管兒女是好不好,要不要接受?照單全收。照單 全收不等於全部都同意哦!先傾聽,先接受,但是要不要同意,你還是有自主 權。
 
先接受,再講條件;先包容,再做過濾;而後做抉擇,這就是人生。
 
我們修常不輕菩薩的法門,每一次進紫竹林精舍來,就看著他說:「常不 輕菩薩好,我到這裡來了。」把常不輕菩薩的形象觀看清楚,無論晴雨,他都 在那裡挺立著,你也如此,你的生命就是如此這般接受與歡喜。
 
把你一點一滴、一沙一塵所修的佛法資糧,化成生命的和諧,供養常不輕 菩薩。我自己所有的修學,都是如此。
 
生命是歡喜心地給
用歡喜心跟自己說:「我願意,我可以,我願分享給身邊的每一個人,把 修學的點滴沙塵化為生命的和諧,這是我的成長,感謝生命,感謝大地,感謝 所有眾生的給予。」
 
修學佛法是要把自己盡可能的給別人。生命並不是要把一切都抓取到自己 身上,而是要「給」,要歡喜心給,人生在追求的,就是有能力給予,當你內 心感到歡喜,也是對於世間的給予。
 
宗教幫助我們在未知中做出選擇
有人詢問一位經濟學家:「現代人已經有了科學,還需要宗教嗎?」
 
他說:「科學幫助我們在已知中做出選擇,宗教則幫助我們在未知中做出 選擇。而且,在很多情況下,依靠宗教在未知中的選擇,甚至比依據科學在已 知中的選擇更為正確。」
 
現代科學、醫學不斷突飛猛進,追求創造、突破技術的極限,但再怎麼突 破,還是有極限與不足,就像人生再怎麼輝煌,終究無法迴避死亡,死亡是一 定會到來的。
 
面對死亡,突然發現一輩子汲汲營營,都是空的。試著問自己,有十棟房 子,只睡一張床,為什麼這麼忙,扛得走嗎?這麼忙碌是為了自己呢?還是為 了家庭?還是為了把自己生命能量給更多的人?
 
有了科學以後,還要宗教嗎?會的,人身會死,佛法在解決眾生的生、 老、病、死之苦。宗教在世間的意義,是眾人會想辦法改善彼此的生活,改善 眾人、動物和外在環境,大家相互依存、相互幫助,這是宗教的情懷,幫助眾生覺知自己內心深處的佛性。
 
佛性就在自己身心裡面,無論是得意之時,午夜夢迴之間,甚至臥病在 床病懨懨的狀態,都可能碰觸到佛性。這種覺性很內在,去感受此時此刻的狀 況,這都是「我」。
 
努力栽培自己,也告訴自己,生命是可以修改的。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