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因法師講《妙法蓮華經》 方便品(下)
‹ 4 › 諸佛兩足尊



【經文】
未來諸世尊,其數無有量,是諸如來等,亦方便說法。一切諸如來,以無量方便,
度脫諸眾生,入佛無漏智,若有聞法者,無一不成佛。諸佛本誓願,我所行佛道,
普欲令眾生,亦同得此道。未來世諸佛,雖說百千億,無數諸法門,其實為一乘。
諸佛兩足尊,知法常無性,佛種從緣起,是故說一乘。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
於道場知已,導師方便說。
 
 
【講釋】
人有輪迴、墮落的可能,也有解脫的可能。「諸佛兩足尊,知法常無性,佛種從緣起,是故說一乘。」這一段是非常重要的偈頌,將解脫的可能,完全表達出來。
 
佛教是多佛的信仰,「諸佛兩足尊」的「諸」即「眾多」之意,「諸佛」是指三世諸佛,有過去已經成佛的,還有現在成佛的,也有未來會成佛的。
「過去世」是過去世千佛,稱為「莊嚴劫千佛」。
 
「現在世」也有千佛,稱為「賢劫千佛」,釋迦牟尼佛為賢劫中的第四尊佛;第五尊佛則是彌勒佛,彌勒菩薩現在在兜率天,未來是要到人間來成佛。
 
「未來世」也有千佛,每個人都是未來佛,但還要多久成佛?不一定,用功累積的福慧資糧足夠了,成道就很快。
 

兩足尊 兩層涵義

「兩足尊」的「足」有兩層涵義:
首先是「具足」。諸佛菩薩之所以能夠成道,一定要具足智慧福德,知道眾生需要,讓眾生可以從苦迫中得到解脫,不僅是自覺,而且覺他,覺行圓滿,才能成佛。
 
諸佛是已經成就,菩薩是還在成佛的路上前進。因此「諸佛」是所有的菩薩的楷範,也是四聖六凡所有的眾生修道的楷範,所以是「兩足尊」。
 
「兩足尊」還有一層涵義,指的是「人」,人用雙腳行走,佛陀以其知見,看出人的可能、人的可貴。諸佛是從人、從有情的修道而成就,因此,近代祖師告訴我們:「人成即佛成」。(1)
 

把人的動物性 轉化為福德資糧

「諸佛兩足尊」說明「人成即佛成」,人有教育的可能,人也會自覺;「兩足尊」也指福慧增長、福慧圓滿。(2) 儘管人有動物性,但是人自己會思考,看到動物性轉化的可能。
 
人性不完全都是光明面,但人性裡的善是存在的,要把動物性轉化成為自己的福德資糧。就如同孟子說「四端」,人性中的善,就好比四肢一樣,與生俱來。這四種人性中的善,分別是「惻隱之心、辭讓之心、羞惡之心、是非之心」。孟子提到,假如有小朋友快掉到井裡面去,任何人都會於心不忍,這是人性中可貴的「惻隱之心」。(3)
 
佛陀講《法華經》,就是要開示悟入佛的知見,人之所以願意修行、改善,往善的方向走,是先從自覺開始;自覺有時來自別人對你的督促,有時更是來自於自己本身的覺悟。
 
 
(1) 《法華義疏》卷4〈方便品 2〉:「兩足尊者,或以戒定為二足,或以權實為二足,或以福慧為二足,或以解行為二足,此皆內德之二足也。外形以天人為二足,佛是天人二足之尊也。」(《大正藏》冊34,第1721 號,頁505 下18-22。)
 
(2) 《梵網經菩薩戒初津》卷7:「古云。修福不修慧。象王掛瓔珞。修慧不修福。羅漢感空齋。若福慧雙修。則成佛兩足尊矣。」(《新纂卍續藏》,冊39,第700 號,頁155 上19-21。)
 
(3) 《孟子・公孫丑章句上》:「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交於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於鄉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由是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有是四端而自謂不能者,自賊者也;謂其君不能者,賊其君者也。凡有四端於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