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心動念 常行不輕
10善用「緣起」



「菩薩道」是什麼?用我們的視野來看,關於生存的每一個條件,都是別 人給予我們的。就像桃園香光山寺靠近石門水庫,往年只要石門水庫缺水,周 邊地區都會缺水、都得要節水,就連香光山寺也不例外。
 
菩薩道使我們能夠相互扶持,因此說到佛教的核心思想,大家都可能會說 是「因緣果報」,但其實是「相互依存」,也就是「緣起」,就是「因、緣、 果」。
 
比方我在講經,是因為大家想聽法,剛好我也發心,才促成這段因緣,這 正是相互依存。就像有人要讀佛學研讀班,法師才有機會授課,若是想教,卻 沒人聽,這因緣就沒法促成。
 
善用「緣起」  改善人生態度
佛法流傳世間,真正可貴的,不是藏經閣裡藏放的經書,而是一代一代的 高僧大德,出錢出力,弘揚佛法。有人講經,有人讚歎,有人布置場地,這些 都是「菩薩道」。
 
善用你的因、緣、果,轉化成為對世間的關懷。有人會發現身邊的人學佛 以後,脾氣不像以前那麼壞,至少口業減少了,還改善自己的人生態度,這非 常可貴。
 
許多人追求人生要幸福,但什麼是「幸福」呢?有錢、有名、有勢就會幸福嗎?儘管財、名、勢,都不是過錯,可是,世間無常,錢財為五家所共有, 名聲則很難一直提高,權勢也經常是有其極限。無常是苦,「苦」在哪呢?苦 在於「我執」,想要繼續保有,無法放捨。然而,世事無常,怎能永遠緊握在 我的手裡呢?
 
佛法在「破我執」
舉一個看清我執的故事。
 
當年我剛出家不久,有位居士到佛寺請法師助念,我也跟著去到喪家。 那天房子的外面擠滿了人,一片鬧哄哄,我們原先以為是財產分不平,不敢貿 然入內,就先待在門外等候一會兒,沒想到這一晃就一個多小時。這才知道, 過世的是一位老婆婆,她生了七個女兒、一個小兒子,女兒中有六個送人當養 女。老婆婆生前中風多時,一直是小兒子及媳婦同住照顧。
 
當時現場音量最大的是親家母,也就是媳婦的媽媽,她正為自己女兒抱不 平,細數自己女兒當人家媳婦要照顧中風婆婆,多年來十分辛苦卻還要被其他 人怪責,因此她非常氣憤。
 
眼看一個多小時過了,當時年輕氣盛的我,就衝進去說:「阿桑,你很疼 女兒,但是現在請你安靜下來,讓我們念經好嗎?」
 
但她的抱怨還是停不下來,於是我請她到旁邊,小聲跟她說:「女兒這麼好,是不是現在帶回去嫁人也還來得及?」她那時聽了一愣,突然醒悟過來, 邊擦眼淚滿臉漲紅地說:「我知道了,我回去了。」
 
後來那一家對我非常護持,包括那位親家母,她是基督徒,女兒也是基督徒。我幫她點出現實狀況,她一直不饒人地數說當年,歇斯底里地佔住當時的 時空—命也、運也、時也,沒有覺知不住,歲不我與—這是一種妄我的執 著。
 
佛法在破我執,一定先從抓得很緊的東西去著手。有時候是自己的成就,有時是情感,有時候根本就理不清楚,只是漩渦一圈而已。
 
先從身旁做起,你才會覺得你內心有那一份光。就像我們的成就,看起來 好像是自己奮鬥努力得來的,其實是大家共同成就你的,不要陷在這上面沾沾自喜。
 
世間永遠有很多的限制和苦梗在那裡,這一關過了,還會出現新的問題, 關關難過關關過,這一次過了,還要面對下一次。「法」在哪裡?就在這相互依存當中,生生不息。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