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佛是諸佛之王
阿彌陀佛的形象是什麼樣子?



經論中的阿彌陀佛
《觀無量壽經》說阿彌陀佛的身相具有幾種殊勝的特徵:
 
一、阿彌陀佛身高六十萬億那由他恆河沙由旬(由旬是古代印度的一個長度單位,原指公牛掛軛走一天的旅程。據《大唐西域記》載,舊傳一由旬為四十里,印度國俗為三十里,佛教為十六里)。
 
二、阿彌陀佛身色如百千萬億夜摩天閻浮檀金色。
 
三、阿彌陀佛的眉間有一白毫,右旋宛轉,如五須彌山(一須彌山的高度為八萬四千由旬)。
 
四、阿彌陀佛的眼睛如四大海水,清白分明。
 
五、阿彌陀佛周身的毛孔,都能演出光明,光明熾盛如須彌山。
 
六、 阿彌陀佛的圓光,如百億三千大千世界。於圓光中,有百億那由他恆河沙化佛,每一化佛,都有眾多無數化菩薩以為侍者。
 
七、 阿彌陀佛有八萬四千光明相。每一相中各有八萬四千隨形好,一一好中又有八萬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攝取念佛的眾生。
 
漢傳佛教晚課、念佛法門修行儀軌中所念誦的「讚佛偈」,即是根據《觀無量壽經》的描述所作:「阿彌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無等倫,白毫宛轉五須彌,紺目澄清四大海,光中化佛無數億,化菩薩眾亦無邊,四十八願度眾生,九品咸令登彼岸。」
 
此外,世親菩薩(400-480)在《往生論》中,以偈頌描述阿彌陀佛的幾種功德成就,例如「座」功德是「無量大寶王,微妙淨華臺」;「身業」功德是「相好光一尋,色像超群生」;「口業」功德是「如來微妙聲,梵響聞十方」;「心業」功德是「同地水火風,虛空無分別」,以上種種功德成就,說明了阿彌陀佛的莊嚴功德。
 
常見的阿彌陀佛造像
最常見的阿彌陀佛的造像形制有二種,一種是坐姿,另一種是立姿。
 
一、阿彌陀佛的坐像:阿彌陀佛跏趺而坐於多層疊式仰七寶蓮台座之上,身著通肩式或袒右肩式袈裟,內穿僧祇支,雙手結「禪定印」(雙手相疊,置於腹前,掌心向上,表示身心安寧進入禪定狀態),或結「彌陀定印」(兩手相疊,右手置於左手上,掌心向上,兩手屈食指,拇指按在食指上)。手上所持法物,雖有種種不同,以合乎《觀無量壽經》者為準。
 
二、阿彌陀佛的立像:此像又稱為「接引像」,阿彌陀佛右手下垂,掌心向前呈「與願印」,表示眾生的往生之願和阿彌陀佛的接引之願相互攝引,佛能滿足眾生之願。左手平胸持金蓮花,表示阿彌陀佛以蓮花接引眾生來住此極樂世界,眾生由於自己的願力和阿彌陀佛的悲願,往生極樂世界時無須以父母為緣而能化生於蓮花之中。此外,也有以雙手捧金蓮台的阿彌陀佛接引像,或有左手下垂作「與願印」、右手上揚作「無畏印」的接引像。
 
阿彌陀佛造像在形制上除單尊的彌陀像外,尚有「西方三聖」、一佛二弟子與二菩薩、阿彌陀佛五十菩薩像等樣式。
 
回首的阿彌陀佛
日本淨土宗京都禪林寺珍藏著一尊有著千年歷史、舉世獨一無二的「回望阿彌陀佛像」。這尊高約七十七公分的「回望阿彌陀佛如來立像」,是平安後期至鎌倉初期的作品,被譽為「京都六大阿彌陀佛像」之一。其特別之處在於佛像的頭部是以優美的曲線,越過左肩往後方回頭觀望,不同於一般正面接引的立像。
 
為何會有此一造型的阿彌陀佛立像呢?它源自於一個與任該寺第七代住持永觀律師(1033-1111)有關的典故。
 
篤信阿彌陀佛的永觀自號為「念佛宗永觀」,他自十八歲起便每日念誦佛號一萬聲,終生不輟。相傳在西元一○八二年二月十五日的清晨,永觀在佛堂經行念佛,忽見阿彌陀佛竟從須彌壇上走下,與他並肩而行。永觀一時驚詫,內心歡欣不已,腳步不覺慢了下來,正觀望時,阿彌陀佛驀然回首對他微笑著說:「永觀,你太慢了!」
 
回首的阿彌陀佛似乎在提醒著:阿彌陀佛已經成佛十劫(劫〔Kalpa〕是時間單位,十劫大約是一百三十四億年),十劫以來,他都在等待眾生回到極樂世界的故鄉,娑婆世界的眾生要加緊腳步,邁向西方啊!永觀感於阿彌陀佛的悲心,為了永誌此事,便禮請工匠創作了這尊風格獨具的「回望阿彌陀佛如來立像」,以傳後代。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