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錄自135 期
2019.12.20
釋悟因
悟因法師說禪(四): 祖師西來意/馬祖道一禪師2即心即佛,非心非佛
為止小兒啼
馬祖常常說:「自心是佛」、「此心即是佛心」。
有位禪堂修行的和尚聽了馬祖這樣說了以後,便提出問題:「和尚為什麼說即心即佛?」
禪和子問馬祖:「和尚為什麼說我們這個心就是佛?」
馬祖道一禪師:「為止小兒啼。」(為了止住小兒的啼哭)
《大般涅槃經》的〈嬰兒行品〉中就有「黃葉止啼」的比喻,比喻小孩在哭鬧時,父母親為了止住他的啼哭,就拿了一片楊樹的黃葉說是一片黃金,小孩信以為真,以為黃葉真是黃金,就停止了啼哭。
我們現代人不也常常如此,有時小孩哭鬧,就隨手抓一塊石頭給他,或者摘一片葉子,跟他說:「你看這個葉子好漂亮,後面又有葉脈,上面還有一隻小螞蟻,還有一粒沙喔!」用各種方法轉移他的注意力,目的就是對治小孩的啼哭。
所有的經典、法門都教導我們:「諸受是苦」,我們有時就像小孩般因感到苦惱、苦迫而啼哭。心裡有苦的原因是什麼?就是來自我們的分別心,執取喜歡的,排斥不喜歡的,以致產生無盡的煩惱。我們應該怎麼辦?所以,已脫離苦而解脫的聖者們就用方法來告訴我們,讓你心生歡喜,讓你轉苦為樂,不再因執著而受苦,也就「止小兒啼」了。
非心非佛
「黃葉止啼」看起來是為止小兒啼哭,然而這就代表了「四聖諦」。為什麼呢?人因分別造作而感到難過、痛苦,終而啼哭,就是苦諦與集諦;運用讓心靜止下來的方法,而讓人破涕微笑,就是道諦、滅諦。
禪和子又問了:「啼止時如何?」(啼哭止住時,又怎麼樣呢?)
這是那位禪和子的疑問:如果我不啼哭了,然後又怎麼辦呢?
你聽了這疑問是否會覺得很可笑,他自己已經都不哭了,為何還要接著問下面會怎麼樣呢?讓我們來思考一下,當如小兒的你停止哭泣時,你獲得的是永久的快樂?還是在突然發生其他事情時,情況又會改變了呢?這是暫時的解脫或恆常的解脫?
眾生的苦無窮無盡,我們會因各種不同的因緣而感受苦與樂,解決了這次的煩惱,是否就解決了全部的煩惱?所以,「黃葉止啼」事實上只是「對治」。解脫的法門眾多,解脫的境界也有很多層次。或許這個可以解決我此時此刻的苦惱,但是能夠究竟解決嗎?古人常說「苦海萬重波」,這一波過去,還有下一波,不是一次就能全部解決的,必須要回到核心點。
馬祖回答禪和子的提問,說道:「非心非佛。」(既不是心,也不是佛。)
你尚未回到「即心即佛」,現在再來一個「非心非佛」,前者肯定,後者否定,這兩句話都沒有錯,兩者都只是為了讓我們更加了知心與佛的「法門」。許多人認為「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所以「即心即佛」是對的,但如果因此執著眾生心就是佛心,佛心就是眾生心,這便是錯解了,因為佛畢竟不是眾生。所以,「非心非佛」這句話便是為了破除眾生的執著而說。
向伊道:「不是物」
禪和子再問:「除此二種人來,如何指示?」(除了這兩種人來,和尚又如何指示?)
這是禪和子在問馬祖:「如果不是『即心即佛』、『非心非佛』的兩種人來請問,和尚又會如何告訴他呢?」
馬祖說:「向伊道:『不是物』。」(對他說:「那不是東西」。)
「不是物」是指什麼?這是在說心與佛並不是東西。
禪和子又再追問:「忽遇其中人來時如何?」(忽然遇到這兩種人來時,又將怎麼辦呢?)
馬祖就回答他說:「且教伊體會大道。」(你姑且教導他體會自性大道。)
「體會大道」,什麼是「大道」?就是證悟佛性。馬祖要禪者在日常的生活中實際去修行,才能體會「即心即佛」、「非心非佛」的道理。
即今是什麼意?
有位禪和子問馬祖說:「如何是西來意?」(什麼是達摩祖師來東土的本意?)
在禪宗的問答裡,常常問「如何是西來意」?「西來意」就是問達摩祖師來到中國的本意。可是達摩祖師應該是「東來」,為什麼說是「西來」呢?因為是從西天的印度來到中國,所以說是「西來意」。
「如何是西來意?」這句話問的是:「他來做什麼?」達摩祖師千里跋涉從西天到東土的中華,他的本意是什麼呢?他肯定懷抱著一個很偉大的宗旨,有著非把佛法弘傳的心願,那就是希望每個人都能洞澈自己的本來面目而獲得覺悟,否則為何會冒生死危險來到中國呢?
大家一定會想,達摩遠來的本意就是要弘法,但馬祖的回答是:「即今是什麼意?」(眼前又是什麼意呢?)
這是馬祖在反問禪和子:「你現在要問我是什麼『意』?」這個不就是了嗎?「即今是什麼意?」就是這樣。
這是禪門很典型的回答。「即今」就是現前,眼前是什麼「意」?是什麼宗旨啊?這不是要請人查字典去找答案的,不就是你自己去找答案嗎?馬祖的意思就是你要從自己的身心去找,由你來說自己眼前是什麼「意」。但是要說出來嗎?不用的!
我若不打汝,諸方笑我也
又有僧人來問馬祖:「如何是西來意?」
馬祖聽了後,就打問話的人,並且說:「我若不打汝,諸方笑我也。」(我如果不打你,四方禪僧就會笑話我了。)
馬祖在說什麼?他以打的動作與一兩句不相干的話來作為回答,這是他的教學方法,比用很多句話或語言,效果更加直接!這也是禪宗以不說法為說法的教學特色,處處都是要讓人頓悟自性的禪機。
我早不合道
曾經有僧人問馬祖:「如何得合道?」(如何修行才能符合「道」呢?)
馬祖回答說:「我早不合道。」(我早就不符合「道」了!)
「道」本不可說,無法用語言文字來表達,只能以心領悟。既然無可言
說,又有什麼「合道」與「不合道」的分別呢? 馬祖正是以直截了當的方式開導人放下一切執著。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