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罪難防,滴酒不沾:不飲酒



不飲酒

 
「酒」用根、莖、葉、花、果、穀類、種子等等,發酵釀造,具有酒色、酒香、酒味,飲之能令人迷醉者,皆名為「酒」。例如:西域多以花、果造酒;中國多大米、高粱造酒;歐美則以葡萄等造酒。廣義而言,還包括透過生物或化學提煉製造的毒品、麻醉品。例如:大麻、鴉片、安非他命、搖頭丸、速賜康、嗎啡、紅中白板、迷姦藥等。凡是能使人智昏、亂性,就名為酒。
 
「不飲酒」是優婆塞、優婆夷的第五條戒。如果飲酒時有貪樂心,以飲酒為樂,或喝酒麻醉自己,甚至飲酒過量、酗酒,便失去受戒時所得的「戒體」。
 

飲酒影響身體的過程

 
酒精被吸收的過程可能在口腔中就開始了;到了胃部,也有少量酒精可直接被胃壁吸收;到了小腸後,小腸會很快地大量吸收。酒精吸收進入血液後,隨血液流到各個器官,主要是分佈在肝臟和大腦中。
 
酒精在體內的代謝過程,主要在肝臟中進行。絕大部分酒精,在肝臟中先與乙醇脫氫酶作用,生成乙醛,乙醛對人體有害;但它很快會在乙醛脫氫酶的作用下,轉化成乙酸。乙酸是酒精進入人體後產生的唯一有營養價值的物質,它可以提供人體需要的熱量。酒精在人體內的代謝速率是有限度的,如果飲酒過量,酒精就會在體內器官,特別是在肝臟和大腦中積蓄,漸漸對個人產生極大的損傷。
 

飲酒的傷害

 
「不飲酒」是遮戒,不是性戒。「酒」本身沒有絕對的善惡,善用對身心也可以有些好的影響。但是飲酒乃至飲酒過量,甚至酗酒,如此,飲酒對於個人乃至社會的影響就不得不探討。飲酒過量的危險,有資料研究如下:
 
1.對神經系統的影響:加速腦部老化、損傷智力、情緒不穩定、注意力分散,影響決定判斷。
 
2.對肝臟的影響:引起急性酒精肝炎、脂肪肝、肝硬化等。
 
3.對消化系統的影響:引起慢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急慢性胰臟炎、食道靜脈曲張、食道出血等。
 
4.對心臟血管系統的影響:初期輕微胸痛、心律不整,逐漸變成心臟擴大、心室衰竭,酒精會增高血壓,容易造成中風或續發性心臟病。
 
5.與癌症的關係:酗酒者某些部位癌症的發生率較高,尤其口腔、咽喉、食道、肝臟等。
 
6.酒與藥物的關係:如果酒和感冒藥、鎮靜劑、安眠藥等一起服用,會增強藥物作用,輕忽誤用會產生危險。
 
7.與懷孕的關係︰孕婦飲酒除了容易造成流產與早產外,酗酒婦女所生下的嬰兒,也容易出現胎兒酒精症候群。它所呈現的症狀包括:智力障礙、生成遲緩、顏面短小、心臟缺損等。
 
8.與意外事故的關係:酒精會破壞肌肉的協調、神經反應遲緩、注意力不集中,酒後開車很容易發生意外事故。據統計顯示,酗酒的人自殺率比一般人高6倍,而且酗酒的人平均餘命比一般人少10—15歲。
 
9.對社會安全的影響:有許多家暴、凶殺案、強暴等事件,都與飲酒過量有關。若在工作前或工作中飲用過量酒精飲料(酒精含量8%),容易發生墜落或錯誤操作機械,發生職業災害。
 
酗酒與酒精中毒
 
當有規律且過度地飲酒,導致對酒產生依賴性,就是所謂的酗酒。長期酗酒會造成社會及身體狀況的變差,包括:婚姻出現問題;工作懈怠;學習能力降低;酒醉開車肇事等。另外,身體組織長期受到酒精侵蝕而遭到損害,包括如上提到的大腦退化、肝硬化、心肌病變等。
 
另外,酒精對人體影響是直接而且快速的,一杯酒下肚,不要幾分鐘就可經胃傳到血液中,再由血液上傳到大腦。一般人的血中酒精濃度應該是零,當血中酒精濃度升高到一般酒測標準時(約血液酒精濃度150~300 mg/100ml)時,人就會出現行動不穩,認知錯誤等變化。若此時不停止喝酒,就會造成所謂的酒精中毒現象,此時會出現小腦運動失調、走路東倒西歪、意識模糊、語無倫次、心跳加快等現象。再不停止,心臟會負荷不了,可能出現心臟震顛、心律不整,導致昏迷、甚至死亡。
 
保持適量飲酒難度大
 
酒精能傷身、亂性、成癮,會讓人神志昏昧、失去理智,有害身心慧命。酒醉令人放逸懈怠,荒廢正事,行事顛倒。不但不能修行,還成為造作諸惡的助緣。不少人黃湯下肚後,行徑荒唐。喝酒會影響家庭,酒後家暴、亂倫很常見。大社會也在提倡不飲酒,尤其酒後開車可能造成車禍。這些不僅損及本人,對無辜的受害者及家屬也帶來極大的痛苦。
 
很多人會說:自己會適量而有節制地飲酒。但是,每個人酒量不同。酒量除受先天遺傳及體重影響之外,也因年紀、健康狀況和精神狀態不同,而有明顯的改變。一般而言,年輕、精神愉快、體力充沛時的酒量,優於年老、憂愁及疲倦不堪時。所以,每次飲酒都能做到適量而節制,應該是非常困難的。
 
酒醉誤事,頓失良知廉恥,不但窘態畢露,平時不能說、不能做的惡行,都可能做出來,甚至違犯殺、盜、邪淫、妄等性戒。所以,佛陀嚴格禁止佛弟子飲酒。
 
戒酒痛苦且困難
 
習慣性酗酒者若要戒酒,過程十分困難,因為神經系統已長期受酒精麻醉,一旦血中酒精濃度降低,會出現反彈高亢的反應。它的呈現方式包括:身體手腳出現顫抖、焦燥不安、噁心等,有時還有可能出現癲癇的可能。這種症狀通常在酒後幾個小時內就會出現,歷時約二天才逐漸消失。這是酒量不大的人所出現的反應。若長期酗酒者,在戒酒後二至三天,除了上述情形外,情況並不會變好,反而愈來愈嚴重。患者還會出現視幻覺(如看見小蟲在手上爬),意識糢糊、發燒、心跳加快、盜汗等。嚴重者甚至死亡。而這種危險期,通常持續五至七天才會消失,根據醫學統計,此類病患的死亡率可達5%。長期酗酒者如果想戒酒,最好與醫生聯絡、住院治療為宜。要戒酒,除了忍受生理上的不適,還要心理重建,才能真正地戰勝酒精。這些都需要專業的醫療單位、家人朋友、社會的配合與支持。
 

不染毒品,安保生命的青春美麗

 
佛教主張啟發自身的覺性,讓人的精神、意志更加清明,而開展智慧,不墜入無明愚痴。飲酒易致人於無明,所以,不飲酒。耽樂飲酒,則失戒體。持不飲酒戒,更重要的是嗎啡、安非他命、速賜康等毒品,千萬不要碰。不僅有害個人的健康、擾亂心智,也對家庭造成傷害,同時還帶來社會問題。
 
持五戒必須滴酒不沾;若飲酒,則障礙修行。另外,我們也要關懷周遭酗酒或吸毒的親友們,不道德批判、不指責、不冷漠,要結合社會資源協助支持他們,使其減輕毒品或酗酒帶來的身心傷害,慢慢提升生活品質。
 
雖然吸食毒品或酗酒,一時或許可以減緩痛苦或暫忘困難,但是因為吸食毒品與酗酒將會帶來其他問題,讓真正想解決的部分,如:自信心低落;工作壓力過大;夫妻溝通不良;親子關係緊張等等,不但無法根本解決,還持續性地引發更嚴重的惡性循環。因此,要慎選朋友與出入的場合,沮喪、煩悶或受到打擊、挫敗中,我們可以嘗試尋求不同管道與方式來減輕、面對。
 
如果您已經是酗酒者或吸毒者,更要尋求協助,千萬不要放棄自己的人生。
 

Q1:藥酒或炒菜放酒,可乎?

 
含酒精的食物能否食用呢?如素食者常食用的味噌、紅糟、紅麴、豆瓣醬、豆腐乳等,會自然發酵而產生酒精。又比如做菜時,放一點酒調味。食品中少量的酒精,只要不醉人,沒有酒色、酒香、酒味,是可以的。目前台灣的消費者保護委員會,容許市售素食食品的酒精成分,含量在0.5%以下。
 
此外,若是為了治病,必須以酒作藥、塗身,是可以開緣的。
 

Q2:如果應酬工作需要,非得喝酒,又不能拒絕,要怎麼幫助自己呢?

 
如果工作需要,無法以茶代酒,有幾種技巧,可以幫助自己不要喝醉:
 
1.空腹又沒有下酒菜時,不要喝酒。
 
2.疲倦或心情不好時,要避免喝酒。
 
3.不要喝急酒,要淺斟慢酌。
 
4.不要自己找藉口喝酒,也不要為了禮貌或逞強,而勉強乾杯。
 
5.不要持續喝過量的酒,要讓肝臟有休息的時刻。
 
6.喝烈酒時,先以水稀釋或加冰塊,要注意總量。
 
7.服用安眠藥、鎮定劑、糖尿病藥及感冒藥時,絕對不可喝酒。
 
8.如果你覺得很想再喝一杯時,表示你開始醉了,必須馬上停止喝酒。
 

Q3:五戒破了,還可以再受一次嗎?

 
五戒前四條:殺人、偷盜、邪淫、打妄語。打妄語就是:沒有神通說有神通。這樣犯了,就失去了戒體,這就是破。破戒後,要再受,就是要非常虔誠懇切地懺悔。修懺悔法得到清淨後,還可以再受。
 
受戒前可以先衡量自己的情況,不用一次就受五條,可以單受一條,等環境或自己身心狀況更能掌握,就可以再受其他條戒。受戒、持戒,是自主性的行為,了解戒法的持守,若有疑問可以向法師諮詢。受戒、持戒,是個人自覺生活最好的一種選擇。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