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與「戒」



菩薩戒,又稱大乘戒,指發心修大乘者所受持的戒律,包含「菩薩」與「戒」兩個概念,如同太虛大師所說:「一是為了實踐大乘法而受大乘戒,二是為僧俗七眾提供可相依持的道德規範。」行大乘法也有必要依持的道德規範,就像從醫人員入學的第一課並正式宣誓的《希波克拉底誓言》,而且每隔十年,世界醫學協會就會重新評估修訂《希波克拉底誓言》內容,以符合時代進步。已受菩薩戒的佛教徒們,不僅要檢閱個人是否依菩薩戒實踐大乘行;還須時時審視菩薩戒的內容,以提出符合時代性的實踐。—本期中,悟因長老尼解釋「作田不求淨水陸種處戒」,是值得學習的範例。
 
瑜伽系統菩薩戒相關經本,譯者是曇無讖,其事蹟載錄於《高僧傳.晉河西曇無讖》。曇無讖(-433,天竺人)初奉小乘教義,在一場辯論敗陣下來後,他得到一本樹皮做的《涅槃經》,閱讀之後便改信大乘教義。北涼時期,曇無讖來到姑臧(今武威市)譯經、傳教、輔佐沮渠蒙遜(368 年-433 年,匈奴族),影響河西佛教甚巨。曇無讖譯經首推大乘經籍《大般涅槃經》。
 
湯用彤先生曾說:「讖所譯經,均屬大乘。而《涅槃經》闡佛性說,開中國佛理之一派,至為重要。」晉末五胡十六國時期,佛教僧人常無奈成為政治籌碼—「博通多識,羅什之流;秘呪神驗,澄公之匹」的曇無讖也沒能逃過這樣的時代命運。北魏拓跋燾想迎請曇無讖至北魏,不斷向蒙遜施壓,而在這場政治角力中,曇無讖最終犧牲了,死時還掛心尚未取得《涅槃經》後分。
 
當年,曇無讖帶著《涅槃經》等經卷東來,睡覺時將經書枕在頭下,避免經卷丟失。連續三晚,睡著後都有人將經書從枕下抽了出來,驚醒時,還以為來了盜賊。這時,他聽到空中有人說:「這是如來解脫之經藏,怎能枕著睡覺?」曇無讖就將經書放在高處。隔天夜裏,盜賊真的來了,但是,盜賊卻舉不動經書;曇無讖醒來後,輕易就將經書取下。難以解釋的情景,也發生在本期專輯「祖師心印」中張行昌(志徹禪師)行刺六祖惠能事件,而張行昌改邪歸正後,向六祖惠能請教的正是《涅槃經》。
 
經典要放多高才是敬重?六祖為什麼還幫助殺人未遂者逃亡?請細心閱讀悟因長老尼的詮解,也許能幫助我們再理解「菩薩」與「戒」。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