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經典
圖解金剛經

作者:張宏實



《圖解金剛經》以圖解的方式,分為「基礎分析」與「逐分解經」兩大部分,來探討《金剛經》的法義。特別的是,本書還有提供光碟,讓讀者同時可以同時對照鳩摩羅什、真諦、玄奘、義淨、孔茲(Conze)的譯本與梵文本作比對,來理解文義,可說是利用現代工具來學習佛法的便捷方法。
 
書中的第一部分探討「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這八個字的意義。作者以梵文來解說經名之義為:「金剛能斷般若波羅蜜經」,與玄奘譯法相近。玄奘說:「菩薩以分別為煩惱,而分別煩惱類如金剛。唯此經所詮無分別慧,乃欲明能除斷,故云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書中也提到「住」字在經文中出現廿一次,但其實用了兩個不同的梵文,一個是指「維持」或「保持」,另一個是指「執著」。如「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此「住」是「保持」之意;而「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的「住」,則是「執著」之意。
 
在第二部分「逐分解經」中,作者用簡易表格來對比各譯本的差異。發現在「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的四句偈後,玄奘、真諦、義淨的譯本還有四句,鳩摩羅什卻少譯了後面四句。後四句玄奘譯為:「應觀佛法性,即導師法身,法性非能識,故
彼不能了。」前四句重點在「相」,後四句為「法」。結論是透過「法」才可以見到「佛」!
 
為何透過「法」才可以見到「佛」呢?想知道答案嗎?自己動手翻閱來一探究竟吧!
 
出版年:2008 年
印刷:雙色
開本:17.5×23 公分
出版社:橡實文化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