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錄自129 期
2017.12.20
釋悟因
佛教羯磨法概說—1 非諍事羯磨與諍事羯磨非諍事羯磨—處理僧眾的一般行事
「非諍事羯磨」就是指僧眾日常生活或一般行事的處理指導,如寺舍、衣缽、藥物、財物等相關作法,透過這些作法,僧眾便可安身辦道。談到分配僧物,例如分配寮房(僧眾房間)或辦公室,當然是自己的愈大愈好,還得配裝空調、書櫃,一應俱全。可是為什麼你的空間要比較大,別人就得比較小呢?或者要依據執事大小來加減設備呢?這個是必須先經過大眾討論的,這類僧事都是在「非諍事羯磨」的範圍。
日常生活的事項是非常瑣碎的,如衣缽中的「衣」包含了僧眾穿戴配件的規定。如鞋子的材質,要穿布鞋或皮鞋?佛在世時,有比丘問佛陀:「佛陀!我們當地處處都是荊棘,路很難走。尤其冬天很冷,這些袈裟穿不暖和。請問可不可以穿皮衣、皮鞋?」佛陀回答:「就把它當作是為了治療你的身體,不要讓腳受傷,那當然是可以的。」(1) 佛陀的回答裡透露的觀點是什麼?僧人除了要照顧生活基本需求之外,記得不要糟蹋自己的身體。這並不是花工夫講究吃穿,是要穿皮鞋或哪種鞋,而是要維護好身體這個法器,好好用功與弘法才對。
律典有「藥犍度」(2),此處的「藥」談的是僧人的飲食規定。將食物當作「藥」來看待,「正事良藥,為療形枯」(3),所以,佛教將晚餐稱為「藥石」,吃晚餐是因為身體的需要,並非為了貪著好味而食。這些都是佛陀對僧眾日常生活行為、行事的指導。大家好好地研讀戒律,就可以知道佛陀不是只宣說「苦、空、無常、無我」,還有更多的是要安頓、排解僧眾大大小小的生活事相,我們也需要從中學習佛陀的智慧,並掌握分判修道生活的態度與原則。
「非諍事羯磨」也談到僧團新成員加入的規則與作法,那就是「受戒犍度」(4)。佛教對於要加入僧團的新成員是有資格審核的,也就是常說的「十三重難」(5) 與「十六輕遮」(6) 等規定。仔細閱讀這些規定,都是與個人身心、財物或家庭關係的相關要求。
例如,如果出家前,這個人身體就不健康,僧團便得考慮可否能一直長期照顧。又如有人倒會,然後想出家當和尚以躲避債務,你覺得這樣可以接受嗎?如果病已痊癒,或某些罪犯已服刑完畢,也可允許其出家。但是,殺父、殺母、殺阿羅漢等犯五逆罪的人,佛教不會接受其出家。
還有些病症,例如有癲癇或精神方面的問題者,也是不允許出家的。有人以為佛菩薩法力無邊,心神失控發狂了,就趕快出家,如此精神疾病就會恢復正常。這樣做可以嗎?佛菩薩確實有不可思議功德,但在病人未康復之前,仍需要有人照顧,這些都是僧團在接受新成員時必須考慮的問題。因此,佛教對於欲出家的行者,在身心與社會關係上,是有條件限制的。
但是,出家之後,還會不會生這些病?如果出家之前並未發現,經過如法程序進入僧團後才犯病,僧團就要完全負起責任,這才是宗教團體的特殊之處。有人曾經說我認為年紀太大才來出家不好,其實這不是我的看法,是佛教本身對出家年齡就有詳細的規定。
佛陀曾說過,求出家者至少要有辨識學習的能力,有自理日常生活的能力。可是出家人也會老、會生病,將來準備怎麼辦?我的回答是:「住眾衰老、生病,僧團一定負責照護。可是,僧團當然更希望身心安穩的社會菁英來到佛門,才能為社會、佛教貢獻更多。」這樣看待佛教出家的條件,乃至出家之後僧人日常生活行為的指導,就能明白佛陀並不是從單一角度來處理僧眾、僧事,是同時考量社會的觀感、法律,以及人才的栽培與發展。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