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知不住,回到當下
覓心了不可得



佛教的經典浩如煙海,如果每一部經典都拿來修持的話,那窮盡一生都不會有結果。對佛法的知解要廣學多聞,但修持卻相反,貴在專精,要抓住綱領,不要太過複雜,愈單純、簡單愈好,因為這是實際的體驗、踐行的系統。由簡單來駕馭複雜的事情,修行才可能開展。
 
心在哪裡?
在佛教禪宗的典故裡,達摩到了中國後,最初從廣州到南京去度化梁武帝,跟南朝的梁武帝有段十分著名的對話。
 
梁武帝是中國佛教史上十分信奉且護持佛教的皇帝,他自己也好幾次捨身出家於同泰寺。在他的推廣、護持下,佛教十分盛行,寺院林立,僧人眾多,唐代的杜牧還寫了一首很有名的詩:「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來懷想佛教興盛下南朝繁華的過往。
 
梁武帝問達摩:「我這一輩子建造了很多寺廟,印製了許多經典。我這樣做有什麼功德呢?」達摩回答:「根本沒有任何功德。」梁武帝自認為建寺、印經造了很大的功德,但達摩想破他這種執著,而說他沒有功德。梁武帝一聽不免對達摩心生反感,而達摩也覺得與他無緣,於是拂袖而去。
 
後來,達摩就到嵩山去面壁。當時慧可前來求法,達摩面壁並未給予回應。有一天晚間下雪,慧可立於雪中,等到天明時,雪已齊腰,達摩問他:「你想要求什麼?」慧可就哭說:「我要求法!」達摩便呵責他。慧可就自斬胳臂懺悔,他說:「我心不安,我想請求您幫我安心!」達摩說:「你把心拿來給我,我來幫你安!」慧可回答:「我找不到心!」達摩說:「我已經替你把心安好了。」慧可一聽便開悟了。
 
既然「覓心了不可得」,心又如何會不安呢?當達摩要慧可把心拿出來時,慧可才發現心是找不到的,連心都找不到,而由心所生的煩惱是更加找不到,原本對於煩惱的執著也就隨之放下而開悟了。
 
暴躁從哪裡生起?
有個禪和子(即參禪者)對老師說:「我脾氣非常暴躁,常常陷在暴怒裡,我很想改掉這個習氣。」
 
禪師問:「你的暴躁從哪裡生出來的?」
 
他說:「當然是從心裡生出來的啊!」
 
禪師說:「喔!是從心裡生出來的,那你把暴躁拿來給我看看,把它交給我,我來處理它。」
 
他說:「我找不到,我現在心裡沒有暴躁。」
 
禪師說:「如果現在沒有,就不是你心裡本質上原有的,不是你生下來就具有的,也不是父母親給你的,那你把暴躁交給我來處理。」
 
他說:「我真的找不到。」 這兩個故事,一個要找不安,一個要找暴躁,兩個都要從心去找,但覓心了不可得,所以,不安與暴躁也同樣不可得。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