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錄自090 期
2007.06.20
編輯組
10 個你不可不知的太虛大師自利利他的現代僧團(1)—僧伽新制度
民國四年,年方27歲的太虛於普陀山閉關中,立下了生平的志願—志在整理僧伽制度。有鑑於當時僧團的組織制度,已在歷史的堆積中走向陳腐,普遍流於家族化、法派化,應該順應中國社會所需而有所調整。憑著一股革新的熱情,太虛寫下了「整理僧伽制度論」,自此致力於僧伽制度的研發與改革,試圖為新中國的佛教尋求一條與社會脈動緊緊相扣的救世之路。
太虛對僧制的改革,在不同的階段提出主要的四種論述:
◎民國四年《整理僧伽制度論》:以當時全國80萬僧眾作規劃,這部論主要提出4個方向:
主題內容 | 概要 |
僧依品 | 設立住持部。以僧眾為主,研修律儀,樹立僧人形象。 |
宗依品 | 僧人的學習以佛法為主(大乘八宗),不能偏於世俗知識。 |
整理制度品 | 建立包括個人的剃度、受戒及教團、教產、教規等制度,並依制度行事。 |
籌備進行品 | 建立法苑(主經懺)、蓮社(念佛專修淨業)、佛教正信會(在家信眾)等。 |
◎民國十六年<僧制今論>:認為僧人在精不在多,而將規劃中的80萬僧眾縮減為20萬。這20萬僧眾主要分為二部分:
僧眾分工 | 內容概要 |
生產作務 | 16-18萬僧眾投入農、工、商等生產,自食其力。 |
弘法 | 2-4萬僧人修學並弘揚佛法 |
◎民國十九年<建設現代中國僧制大綱>:以3 萬5 千僧眾為主,再提出三級僧制:
三級僧制 | 內容概要 |
學僧制
(比丘僧制)
|
約1萬人。主要在學習。 (律儀院2年、普通教理院4年、高等教理院3年、禪觀參學等3年,共為12年的學程。) |
職僧制 (菩薩僧制) |
約2萬5千人。主要在辦理佛教慈善事業,及教育、文化等事業。 |
德僧制 (長老僧制) |
戒齡久、年歲亦長的僧人。在本寺或山林專主修持,亦可作為指導師。 另設立養老院等,照護老弱病殘的寺僧。 |
◎民國廿九年<建立菩薩學處>:此為太虛大師建設現代僧團的藍圖。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