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我」遠一點:剎那中即生即滅
剎那而非永恆的心識

修習十二因緣的方法是在當下這一刻,因為我們是和心的本身一起運作的。 在反觀時,整個十二因緣在一個剎那中即生即滅。從無明而來的生與滅都是剎那的。 當我們以明來看的時候,所認知到的就是世間的實相,不再是「我」和「我的」。



對我而言,重要的洞見便在於:認識心識的剎那性是怎麼回事。人習慣把意識當成長期的、醒著的、能覺知的、是永恆存在而非一個剎那。然而「識」總是被敘述成一剎那,一閃即過的片刻,或一瞬間。因此,與其假設無明從身體生出來開始就是一個連續的過程,我們知道在任何時刻只要「明」現前,這一切就可以馬上止息下來。「所有的痛苦都止息了」是可以體證的,痛苦走了,到那兒了呢?
 
明瞭事物的本來面目
 
以這方法修煉就是要持續地審察,能如實地看到每件事物的真相。每件事在某一刻就只能是它那個樣子。當我們明白這個道理:美麗只美在那一刻,醜也只在那一刻醜。因為事物本來如此,所以根本不必刻意花工夫去堅固或延長它。人們會愈來愈清楚所謂的無形或模糊,以事物的本來面目,而非視他們為一種被忽略、遣除或被曲解的東西。
 
看清一與二中間的細節
 
認知的問題在於:它容易限制我們在認識上只覺知某些特點。我們比較注意某些特點,但常態的變化、變遷與流動就沒有真確地察覺到。人們只有覺知到一、二、三、四、五、六、七—但一與二之間的細節就從來沒有認真注意,因為人們只用心於被標明的部分。這說明為什麼當心被智慧打開,變得調柔時,法就自然而然地顯露出來—某種天啟的感應。這顆心空卻一切,安靜地讚歎欣賞,真理便在這種情況下顯現出來—不再透過分別心去認知。這便是真理不可思議的地方—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不是言語所能表達,也不是感官或概念所能領會。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