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個你不可不知的太虛大師
佛學的抉擇與整理



中國佛教自唐以來形成宗派—大乘八宗。其中天臺、華嚴、三論、慈恩宗較偏重教理的闡釋與解說;禪、密、淨土、律宗則較注重行持。長久以來,各宗派間相互比較與論辯。太虛大師對各宗派作有系統的研究與比較,進而提出對佛學的判攝與統整,希望能梳理出一條人人可依循的由人而成佛之路。
 
太虛在教理上主要提出三方面新的觀點:
 
◎ 八宗平等:太虛認為各宗在行持上(念佛、參禪、持戒、學經、修密等)雖有差別,但在大乘境界及佛的果報上都是平等的。各祖師也都依循佛經所說的教理在行持及心得上發揮,並不違反佛陀的教義,同屬大乘佛教。中國佛教的特點在大乘佛教,離不開八宗,學佛的人學一宗同時也涉及其他宗,八宗是應該平等無二,圓融無礙的。
 
◎ 對佛法的判攝
判攝要點 概述 整理歸納
佛教本於佛說
三期:1.小(乘)行大(乘)隱期
 2. 大主小從期
 3. 密(宗)主顯從期
三系:巴利語系、漢語系、藏語系。
教理符合佛陀本懷
三級:1.講因緣生法(五乘共法)
 2.講四諦、三法印(三乘共法)
 3.講法相、法性、真如(大乘不共法)
三宗:將八宗融匯成三宗
           法性空慧宗(講般若,為龍樹一系中觀派)
           法相唯識宗(講唯識法相,為無著世親一系)
           法界圓覺宗(根據起信論、楞嚴圓覺經,直講真心,轉妄成真。)
根據根機來弘法
三依三趣:依聲聞乘行果,趨發大乘心。
        依天乘行果,趨向大乘果。
        依人乘行果,趨向佛乘。
 
◎ 人生佛教:以人乘為主,兼修菩薩行。
大師佛學思想的珍貴處,不在將佛學作系統的整理判攝,而在將佛法用之於實際的人生。在此時、此地、此刻就能因學習而練習佛法,得到當下的利益。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