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團與社會
11 談宗教文化的變遷



誦經是宗教的專利嗎?
宗教的一些儀式,例如誦經、祈禱,幾乎是各種宗教共通的儀式。伊斯蘭教徒誦念《可蘭經》,天主教徒誦念《聖經》、《玫瑰經》,佛教徒誦念《阿彌陀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地藏經》等。誦經成為宗教成員遵行或久沿成習的作法,也成為相沿成習的文化。
 
我一向在思考:「誦經是宗教的專利嗎?社會需要這一套模式嗎?如果不誦經,宗教的儀式還會剩下什麼呢?」
 
宗教文化的轉變
社會環境的改變,是導致文化變遷和發展最直接的因素,現代的台灣,宗教的文化一直在轉變中。以喪葬的禮儀來說,從前亡者臨終時,信仰佛教、天主教、道教者會分別請法師、神父、道士為亡者誦經或祈禱。近年來,台灣殯葬業的業務觸角,已結合學術理論、佛教、道教、天主教等各種宗教性的服務,隨著喪家的需要而提供整套的服務,喪葬的禮儀已不再由宗教人士主導。
 
殯葬業的服務內容很廣,包含提供誦經人員、告別式司儀等。喪家需要念誦《玫瑰經》,他們便念誦《玫瑰經》;如果需要念誦《可蘭經》,也可以為亡者念誦。佛教的經典,不論是北傳、南傳或藏傳的經典,他們也都可以隨喪家的需求念誦。從歌頌亡者的功德、生者的孝道;或是抬棺、遺體的淨身、化妝、祭旗;或者幫忙布置靈堂、祭拜儀式、購買塔位、造墳安葬等,樣樣都做得很體面、很周到,生者與亡者都能得到安頓,一改傳統哭哭啼啼、淒淒慘慘的禮俗。
 
由於服務的項目很多元,所以,即使有的喪家也學佛,但他們已不像從前特地另外請法師誦經,而是直接交由殯葬業者來處理,因為殯葬業者也可以代請法師誦經。原本法師的誦經是隨緣度化,不但超薦亡者,也接引生者學佛,但經由殯葬業者的安排,法師的誦經則充滿了「業務」的色彩。
 
宗教師要如何回應文化的變遷?
同時,近十餘年來,台灣的大專院校開始設立與生死相關的科系,例如:輔仁大學設「生死學與生命教育組」、南華大學設「生死學系社會工作組」、「生死學系諮商組」。青年進入大專院校就讀這些科系,畢業以後,從事的行業就可以做「送行者」。所以,有關喪葬的禮儀,也加入了新的文化思惟以及非宗教人士的參與。
 
在社會環境的改變下,宗教儀式內容以及參與人員的改變等,這類宗教文化的變遷,是不可迴避的現象。宗教師應如何因應?在宗教文化變遷中應扮演何種角色?這是教團在弘法時,不可不注意的一個問題。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