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出淤泥 方顯聖華
7於海教化大乘空義

所言未竟,無數菩薩坐寶蓮華,從海涌出,詣靈鷲山,住在虛空。此諸菩薩,皆是文殊師利之所化度,具菩薩行,皆共論說六波羅蜜。本聲聞人在虛空中說聲聞行,今皆修行大乘空義。文殊師利謂智積曰:「於海教化,其事如是。」



【講釋】
「所言未竟,無數菩薩坐寶蓮華,從海涌出,詣靈鷲山,住在虛空。」智積菩薩問文殊菩薩的話還沒有說完,已經有很多的菩薩,乘坐寶蓮華,從海裡的龍王宮殿涌現而出,他們也到了靈鷲山,停住在虛空中。
 
但這些菩薩與之前文殊師利菩薩出現時,涌出的菩薩不同。「此諸菩薩,皆是文殊師利之所化度」,這些菩薩都是文殊師利菩薩曾經化緣過、度化過、教化過的。他們有著共同特點,即「具菩薩行」,都是修菩薩行的;「皆共論說六波羅蜜」,他們共同討論六波羅蜜,也就是佛法所說的「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這是他們的行門。
 
「本聲聞人,在虛空中說聲聞行。」本來修行「聲聞乘」、強調以先度脫自己為主的這些人,他們原本在虛空中說聲聞的修行方法、修行的證果以及修行的境界,後來有了轉變!「今皆修行大乘空義」,經過了文殊師利菩薩的度化,他們現在都改變了,都在修行大乘的空義。
 
大乘空義就是發菩提心
什麼是「大乘空義」?「大乘空義」就是般若的空義,也就是發菩提心的空義。
 
菩提心是什麼?簡單的說,菩提心就是慈悲。而如果我們對人慈悲,卻一直等著對方回報,那反而成為一種「執著」。該付出就付出,只為付出而付出,高興自己有能力可以付出,心態很簡單、很單純,這就是一種大乘空義。
 
「回饋」不是為別人做,自己本來就應該要這樣做的—「大乘」就是感激、回饋、報恩;做不到,我們要深感慚愧。如果能做得到,就深深感恩別人接受我的布施,讓我有了藉此修行的機會。高興自己有能力可以付出,可以幫助別人,這就是生命本來的意義,這也是人活在世間的重要價值,是一種大乘空義、是菩薩行。
 
其事如是
此時有無數菩薩住於虛空,他們都是經過文殊師利菩薩的度化,於是文殊師利菩薩對著智積說:「於海教化,其事如是。」—我在海中教化眾生,做了什麼呢?我做的就是這些。
 
文殊師利菩薩說:「其事如是」。教化的事就是這樣,根本不需要用言語形容,直接看這些菩薩們的行為,可以發現本來修行「聲聞乘」—就是先度脫自己為主的這些人,他們現在不是只追求自利,他們思想變得更開闊了,從這些行為中表現出的胸襟、氣度、能為別人設想,就是菩薩行。
 
換個角度來看,說到報恩,有時候也是為自己來設想的,因為想到世間別人對我這麼好,我也應該做一點點回饋,這就是「其事如是」!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