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我」遠一點:剎那中即生即滅
「無明」是對四聖諦的不瞭解

修習十二因緣的方法是在當下這一刻,因為我們是和心的本身一起運作的。 在反觀時,整個十二因緣在一個剎那中即生即滅。從無明而來的生與滅都是剎那的。 當我們以明來看的時候,所認知到的就是世間的實相,不再是「我」和「我的」。  



在佛使比丘談論緣起的書裡,他強調自己修習十二因緣的方法是在當下這一刻,而不是在過去世、現在世、或未來世。當你深入觀察、修煉時,你就會體會到它確實是唯一可能的方法,因為我們是和心的本身一起運作的。當我們提到一個人出生,我們不是說這個身體生出來了,而是心理上認知到身體出生了。然後,在反觀時,我們注意著意識的生起與滅去,所以說整個十二因緣在一個剎那中即生即滅。從無明而來的生與滅都是剎那的,不是某種永恆的無明。認為每件事都從無明開始,將來終歸要結束,這樣的假設是錯誤的。
 
在這兒,無明意謂著「不瞭解四聖諦」。如果我們對苦、苦集、苦滅、苦滅道有所瞭解,那麼看待事物就不再受到無明的影響。當我們以明來看的時候,所認知到的就是世間的實相,不再是「我」和「我的」。例如,當明現前時,我可以說:「我是阿姜蘇美多。」那是個世間實相,但仍然是一個認知。不過,不再是從無明的角度出發,它只是個約定俗成的用法。除了這樣沒有什麼多餘的—它就是它這個樣子。
 
「苦」的止息
 
當無明滅時,當下所有相續的也都止息了。它並不是一個止息了,然後另一個跟著止息。當覺照的智慧現前時,痛苦就停止了。在任何時刻中,若有真正的正念與智慧,便沒有苦,苦已經止息了。當深入觀察「貪欲」的止息、「執取」的止息,那麼,「有」就止息了、「生」就止息了,「苦」也就止息了。當全部都止息時,平靜就出現了,不是嗎?覺知、寂靜、空與無我,這些都只是描述止息的文字與概念。
 
當自己如此修煉時,我發現很難找到任何苦。我體會到:其實是沒有任何苦的,除了在不謹慎的時刻,當心被某事帶走時才有苦。如此,因為不謹慎,不注意與失念散亂,我們就會捲入慣性(業的)思想。而當明白自己的不謹慎時,我們就能停住它而放下。放下便是住於空性,強烈執取的衝動沒有了,感官世界的迷奇與炫目便被視破了,再也沒有人可執取任何事物。我們仍有對事物的見聞覺知,但是沒有任何執著。沒有什麼人執取什麼事,但依然有感覺、視覺、聽覺、味覺與觸覺的作用。這些被覺知到的不再被製造成「人」—「我和我所」。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