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塔之旅專輯
塔與佛教的結緣



在生活和歷史中,「塔」一直是人們熟悉而親切的。塔裡有著人類可歌可泣的故事,塔的藝術結構也傳達人類企求生命光明、祥和的思考與想望。

 

形式單純、渾樸的「金字塔」,屹立在廣闊的沙漠裡五千年,不但保存著古埃及君王的遺體,也向世人昭告古埃及人崇拜自然、企求不朽的精神文明。

 

輝煌的「倫敦塔」具有著歐洲中古世紀的風格,這座群塔型建築本為英國王室的宮殿,一度成為國庫、鑄幣廠,後因宮庭內鬥政爭,甚至淪為囚禁、處決王室和政治犯的陰森監獄。「倫敦塔」雖歷經英國歷史的滄桑,至今仍威儀十足,堅挺屹立。

 

「比薩斜塔」位於義大利亞諾河北岸,每年以一公厘的速度向南傾斜,蔚為世界七大奇景之一。人們猶記得伽利略於一八八九年,將羽球、鐵球自塔上抛下,發現重力加速度,使得人類科學文明,邁開一大步的光榮歷史。

 

曲線生動的「艾菲爾鐵塔」,是為慶祝法國大革命一百週年而建造,於一八八九年完成迄今,仍以世界最高鐵塔的雄姿,濱臨塞那河,宣示著法國人獲得民主的喜悅。......

 

在宗教的國土裡,「塔」也有著重要的功能和象徵:伊斯蘭教清真寺的「宣禮塔」,是該教舉行禮拜前召集教徒的所在;在基督教、天主教的歌德式教堂、塔樓,隱含著將人向上昇舉到天堂,與上帝神秘結合的理想;而佛教中也有塔,佛塔是以供奉舍利為主,象徵佛陀的涅槃。

 

「佛塔」發源於印度,梵語稱為「stupa」,中國音譯作「窣堵婆」,略譯作「塔婆」、「佛圖」、「浮圖」,意思是指高顯的地方、墳陵或塔廟,是古印度為先賢所建造的高顯墳陵。而在歷史上,印度塔與佛教的結緣,必須遠溯到兩千多年前的佛陀時代。

 

佛陀在成道後三七日中,為眾生演說「大方廣佛華嚴經」,其中就提到了塔。因為古老的印度有一項習俗--人們為了崇仰、思慕古聖先賢,就為他們建高墳,並恭敬禮拜、繞塔而行。因此,佛陀在華嚴經淨行品中說:「始欲旋塔,當願眾生,旋行福祐,究暢道意」。意即勸勉人們繞塔時,發願希望經過自己的努力,一切眾生都能究竟明瞭「緬懷、效法先賢行止以福佑來者」的深意。這是出現在佛經中的塔,其中隱含著佛陀化導眾生的悲心與智慧。

 

而《十誦律》卷五十六上記載著,佛陀巡行於恆河兩岸說法時,一天,深心信佛的給孤獨長者,來到佛陀居住的地方,稟白說:「佛陀!您到各地去遊化時,我們見不到您,心裡非常的想念,請賜給我們一些您的物品,好讓我們能隨時供養、瞻仰,就像見到您一樣的歡喜!」

 

「善男子!你們可以供養佛的頭髮和指甲,看到它們,就能像見到佛一樣了!」

「太好了!我希望建造爪塔、髮塔,來供養佛陀的指爪和頭髮。」

 

佛陀微笑著答應了他的請求。由此可知,為了維護人們學佛的長遠心,佛在世時就已允許弟子們為佛造塔了。

 

佛陀說法在人間、示現在人間,當八十歲時在梭羅雙樹間入寂滅涅槃。對於佛陀的離去,弟子們內心有著無比的哀傷和思念,為了讓佛的法音不斷延續,僧伽中由大迦葉尊者領導,發起佛法和律的第一次結集--「王舍城結集」,將佛陀一生所開示的修證法門、所制定的僧伽軌範,分別結集成「經」和「律」,也就是佛陀的「法身舍利」;而在家弟子就由各國國王率領,將佛陀色身荼毗後的舍利,建塔供養起來,具體表達對佛陀的懷念。

 

當時,共有拘尸那城的末羅族人、迦毗羅衛的釋迦族人、摩羯國的阿闍世王......等八國國王,都要求請回佛舍利供養,幾乎引起紛爭。最後,一位香姓婆羅門挺身而出,將舍利平分為八份,由八國迎回分別在「四衢道」上建塔供養,讓人們得以普遍瞻仰、禮拜,憶佛、念佛,這即是歷史上著名的「八王分舍利」。

 

從此,「佛塔」在人們的心目中,便轉變為一種宗教的建築物,在佛陀涅槃之後,代表著佛陀的存在,也象徵佛教,受到人們的禮拜、傳衍,逐漸發展成佛教建築藝術裡重要的一支。

 

最初,「佛塔」立於四衢道中,是專供禮拜、瞻仰的少數獨立建築,既沒有人居住,旁邊也沒有僧院。但是,到了佛滅後百餘年的部派佛教時期,篤信佛教的阿育王,曾「起八萬四千大寺,起塔八萬四千」,於是有了僧人住處就有舍利塔的傳說(註一)。在法藏部的律典中,規範了客比丘欲入寺內,「應先禮佛塔」(註二);大眾部則規定,比丘建僧坊時,需先規劃出高顯的處所來造塔,其餘的才是僧地(註三)。此時,佛塔已與僧院相連,成為僧院中人們仰望的中心,逐漸發展出以塔寺為中心的佛教;同時,部派佛教中「三寶別體」的特色,也在塔地與僧地有所區分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但,佛塔是無法自己管理、經營的,因此僧人就必須就近負起供養、守護佛塔的義務,這也可以從律典中找到記錄,如:「有一住處,一比丘布薩時,是比丘應掃塔......」(註四);「天明,......開寺門,掃灑房庭,......窣堵波處,燒香普熏」(註五)。說一切有部也說:「苾芻應可勸化助造」(註六);甚至也有在受戒終了時,對新戒比丘叮囑:「汝當善受教法,應當勸化作福治塔!」很明顯的,在佛塔的勸修和建造上,僧人也已擔負起重要的任務。

 

佛塔,立於僧地代表著佛,而僧在佛涅槃後,依經典修學,代佛說法,佛教的法輪就在「住持三寶」的共同推動中,進入了嶄新的大乘領域。

 

【附註】

註一:初期大乘佛教的起源與開展,印順法師著,正聞出版社,第六十八頁。

註二:大正藏二十二冊,九三O頁下~九三一頁中,四分卷四九

註三:大正藏二十二冊,四八九頁上,摩訶僧祇律卷三十三:「起僧伽藍時,先規度好地作塔處,......,不得僧地侵佛地,佛地不得侵僧地。......塔應在高顯處。」

註四:大正藏二十三冊,一六O頁上,十誦律卷二十二

註五:大正藏二十三冊,六六五頁下,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卷八

註六:大正藏二十四冊,四四五頁下,根本說一切有部目得迦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