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錄自082 期
2005.06.20
喜戒禪師 著 / 香光莊嚴編輯組 譯
心與物探尋_名與色nāma&rāpa如何覺知名色
名與色意指心與物,在佛法裡這個主題非常重要。 當覺知身心運作的名法與色法,發現他們只是一對組合以及相互依存的特相時, 我們將能獲得「名色分別智」—了悟真理的第一步。
令心不散亂
禪修者何時覺知心與物?開始時,禪修者必須先與心搏鬥,那意謂他必須努力地試著將心維繫在禪觀的對象上。他將會出現許多心散亂的情形。例如,他想要維持心在呼吸或腹部上,但下一刻它就跑到別的地方,心會不斷跑到別的地方,而散亂就會跟著進來。所以,在最初階段,禪修者必須試著努力維持心在禪觀的對象上。
藉由不斷地練習,心逐漸安定下來。禪修者的散亂心會愈來愈少,將會到達大部分時間,心都保持在禪修對象的階段。當外境來時,他將能夠清楚地觀照。即使偶爾心從觀照的對象上跑掉,他也能抓住這將跑掉的心;或心跑掉之後,立刻覺知這跑掉的心。如此,心穩定而持續地觀照對象。當心正要跑掉時,禪修者將能敏銳地察覺到。這很奇怪,但這是真實的。如果你真的很專注,有時心微微地想要跑掉,你能在它跑掉之前捕捉或停止它。
障礙專注的心理妨礙是:感官的欲望、敵意的意念、怠惰、昏沈、後悔、興奮、懷疑。還有,心散亂或心離開所緣,也是一種障礙。因為當它們出現時,你的心就不能集中。心理妨礙、散亂或心離開所緣都是專注的障礙。但是當一個人已經達到,大部分時間心都集中在某個對象上的階段時,即使有時心跑掉,禪修者都能將心捕捉回來,止息它。他將可覺知到「心與物」,或「名與色」。
當持續一段時間密切地觀察某物後,你將清楚地看見這些事物。同樣的,在當下觀察每件事時,每件事都透過六根門在當下呈現,你將清楚地覺知他們。
先覺知色法
例如持續覺知出入的呼吸時—出、入、出、入—你將真正地覺知入息與出息的分別。剛開始定力不好時,你把呼與吸當做一件事,同樣地吸進與呼出。但當定力提升時,你將覺知呼吸是二件不同的事。入息是一件事;出息是另一件事。入息與出息是分開,而且是不同的。同樣地,你也將覺知出息與入息是分開而且不同。
覺知腹部的起與伏也是一樣的。腹部的升起是一件事,而腹部的下伏又是另一件事。它們不能混為一談,它們是不同的兩件事。彎腰、伸展、坐著……等,也是一樣的道理,當一個人觀察呼吸、腹部的起伏或身體的動作時,我們能說他覺知「色」,他清楚地覺知物質。
再覺知名法
在清楚地覺知物質時,也將清楚地覺知名或心。禪修者持續覺知呼吸時,他將覺知注意呼吸或安住在呼吸上的心。注意入息的心不同於注意出息的心。覺知腹部升起的心是一件事;覺知腹部下伏的心又是另一件事。透過這種方法,禪修者清楚地覺知:每一個心理現象,與另一個是不同的。眼識是一件事;耳識是另外一件事;鼻識又是另外一件事。如此地覺知心,禪修者能清楚地分別一個心與另一個心。
當禪修者能清楚地覺知「名」和「色」時—先色法然後名法,他覺知入息是一件事;而出息是另外一件事。而且,知道入息的心是一件事;進而知道出息的心是另外一件事。能如此觀察時,我們說他分明地覺知心,可說已證得具有洞察心或名法的智慧。
如果你的心無法清楚地呈現,或者你無法像觀察物質一樣清楚地觀察心時,例如,當你維持心在觀察呼吸時,你能分明地覺知呼吸,但卻不能分明地覺知觀察呼吸的心。你要如何繼續練習呢?
《清淨道論》(中文版頁613)中的忠告非常好,書中說:「如果他已經用這些方法的其中一種來分辨物質,而當他正嘗試辨別名法時,由於非物質的微細,對他而言並不明顯。然而,他不應該放棄,對於物質,應該一次又一次地去只思惟、作意、辨別及確定物質。」如果「心」無法分明呈現,就應該一再地練習,先只把握了物質,再去把握非物質。
這可以用鏡子的比喻來做解釋。如果一面鏡子是髒的,你看不見鏡中影像時,你會丟棄鏡子嗎?不會,你只需要擦亮鏡子。你一次又一次擦拭鏡子,使得它變得光亮清楚,影像也隨之變得清楚。你不用對影像做任何事,只是擦亮鏡子,當鏡面清楚時,你就能清楚地看見影像。在古代,鏡子是用銅或一些合金做成的,一旦擦了鏡子,它就會變得很清楚。同樣地,當心靈的呈現不清楚時,你只要持續觀照於物質,持續觀呼吸或觀腹部的起伏。當了了分明地覺知物質時,把物質當作對象的心或心識,也就變得了了分明了。
《清淨道論》更進一步說:「相對的,當物質性變得相當明確、清晰而且分明時,以物質性為對象的非物質性也變得單純了。」所以,當不能了了分明地觀心時,你的注意力可多放在觀照物質。當能了了分明地觀物時,也將能夠了了分明地觀察以物為對象的心。
藉特相與現起觀察名色
當禪修者努力試著分明地觀心與物,或稱為心理性和物質性,他也是在觀心和物的某一面相。觀照或觀察心時,進而覺知心趨向於對象的特質。心傾向對象,這對對象的傾向是心的特質。那轉向於對象,趨向於對象的就是心。這個特相僅能靠禪修者藉觀察心來發覺。
關於物質,也許不容易觀察它的改變—因熱、冷等等而逼迫。但是禪修者可能會注意到:這被觀察的事物,是沒有認知能力的。因此,當他覺知呼吸或腹部的起伏,這些都是無認知的,物質不能察覺對象。禪修者如此的觀察,可說是藉由現起的方式來觀察色法或物質,這顯示色法不能察覺對象。藉特相或現起的方式,來觀察心和物。無論以哪一個方法觀察,對他而言,都是足夠的,如此他以特相或現起的方式,觀察心與物。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