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為而來:道安法師與親師友的互動
寧持戒而死

參考《梁高僧傳》



 

道安聽說有位外國來的僧人有部《比丘大戒》,立刻帶著懂梵文的竺佛念去請求抄錄。爾後由道賢譯成中文,道安潤稿,慧常筆受。
 
譯了一陣子,道安覺得裡面太多句子重覆,讀來重疊累贅。便對慧常說:「你把一再重疊的句子刪去吧!」
 
慧常立刻從座位上站起來,恭敬地回答:「弟子認為這樣做不合適。『戒』就如同我國的『禮』一般。禮,教導我們謹慎自身的行為舉止。制定禮,是為了實踐,而不在於文辭優雅,讓人誦讀愉悅。
 
而佛戒的制定,除了規範行為及言語,還包括起心動念的部分,是佛子們珍重寶愛的。一代一代由師父傳承並且嚴格遵守,如果有違反根本戒律的,就加以懲處,甚且逐出僧門。這是外國持戒的情形。
 
又如國內的《尚書》、《河圖》及《洛書》等典籍,內容樸質,卻沒人敢將它改動或潤色。為什麼呢?因為這是先王的法言及神明的訓示,不可妄加更動。更何況,戒律是聖賢所珍視寶貴的,難道可以因為中土喜愛文字簡明優雅,就去刪節改動嗎?這恐怕違反佛陀『四依』的教誨。與其講求譯得精巧流暢,弟子寧可守住原來樣貌。
 
師父!弟子希望不要刪減重覆的地方,就依原貌翻譯。」
 
道賢也站起來說:「我贊成慧常的看法。」
 
道安沉思了一會,說:「那就還是依原文翻譯,不刪除重疊的句子,只有遇到倒裝句型,跟中土文法不合時,才改動句型,讓句子順暢。」
 
《比丘大戒》譯完後,道安對僧眾開示:「世尊教導我們戒、定、慧三學。戒是斷三惡道的利劍;定能讓我們專心一意;慧是治療我們愚昧的良藥。其中,戒是學佛的基礎,通往成佛路上的舟車。只要片刻沒有收攝身心,傷戒之心就會進入意識田中。如此,還希求能不入三惡道是不可能的。這是如來把戒律放在三學之首的原因。
 
我有個偈子要勉勵大家,請大家牢記:『僧盡共思惟,一切生死過,求於度世道。若精進持戒,同亦當歸死;不精進持戒,同亦當歸死。寧持戒而死,不犯戒而生。譬如駃水流,日月不常住,人命疾於彼,去者不復還。』」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