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昇心的品質:禪修心鑰
增長五根,悟入實相:9 決心繼續練習,直到完成解脫的目標



第九,也是最後一個增長五根的因素,是一種心的特質,可讓你一直向著道路盡頭走去,不會走上岔路或放棄使命。

你禪修的目標是什麼呢?為什麼要忍受戒、定、慧三重的訓練?重要的是體會禪修的目的,而更重要的是誠實面對自己,因此,你會知道自己致力於該目標的程度。

〔善行與大慈大悲〕

讓我們來思考一下「戒」。我們有如此驚人的機會在地球出生為人,又知道自己在這世上不可思議的存在是因善行的結果,我們應該努力實踐人性高度的潛能。「人道」一詞的正面涵意是「大慈悲」。地球上,所有的人類都渴望實現這個品質,豈不是很好?

如果人可以培養一顆充滿慈悲的心,那麼,過一種和諧且有益健康的生活,就很容易了。道德是奠基於體諒一切有情——其他眾生與自己——的感受上,人的行為若合乎道德,不僅對他人無害,也可讓自己無憾於未來。我們都應避免可能會造成不幸後果的行為,而走在善行的路上,這可讓我們永遠脫離悲傷的狀態。
 
「業」是我們唯一真實的財產。如果你能將此觀點視為行為、修行與整個生命的基本原則,對你是很有幫助的。不論善惡,業都會在此生、下一生,如影隨形地跟著我們。如果我們表現善與和諧的行為,在此生便能受人尊崇,智者會讚美、喜歡我們,而我們也可期待未來生活能擁有良好的環境,直到達到最後的涅槃。
 
做出惡的或不善的行為,甚至在這一生就會蒙羞,聲名狼藉,智者會譴責、看輕我們,而未來我們也無法逃離行為的惡果。

業強而有力的潛在性能帶來善惡的果報,這點可用食物來比擬。有些食物是合適的、健康的,而其他的則對身體有害。如果我們了解什麼食物是營養的,且能適時適量,那麼,便可以享受長壽且健康的人生。另一方面,如果我們被不健康且有害的食物吸引,則必須忍受其後果,也許會生病,並因而受很大的苦,甚至死亡。

〔良善的行為〕

布施可以減輕心中的貪,五戒有助於控制情緒與非常粗重的貪、瞋煩惱。持戒使心控制在一個範圍之內,而不會從身體或言語顯露出來。

若能完全持戒,你表現得可能是位德高望重的人,但內在也許還受到突發的不耐煩、瞋恨、貪婪與狡詐所折磨。因此,下一步就是「修習」(bhāvanā)。bhāvanā意指「培養特別的善心」。修習的第一部分是防止不善心生起,而第二部分則是在不善心不生起的情況下,發展智慧。

〔極樂的禪定與其缺陷〕

止的修習(Samatha bhāvanā)或止禪,有使心寧靜安詳並遠離煩惱的力量。它會抑制煩惱,讓煩惱無力攻擊。止的修習並非佛教所獨有,你可以在許多其他宗教系統中找到,特別是印度教的修行。值得讚揚的是:修習者在他全神貫注於禪修所緣的期間,完成心的淨化,達到極深的喜、樂、輕安。有時透過這些喜、樂等,甚至能開發出神通。

然而,止的成就並非意味著人可以領悟心法與色法的真正本質。煩惱只是被鎮伏,但尚未根除,心仍無法洞察實相的真正本質。因此,修習者並未從輪迴中解脫,而且甚至可能還會在未來陷入痛苦的狀態。人可以從定中獲得很多,但仍舊會再失去。
 
佛陀證悟之後,有四十九天的時間在菩提伽耶享受解脫的喜樂。然後他開始思考,如何向其他人宣說這深奧微妙的真理,他看看四周,發現這世界布滿了厚厚的塵土——煩惱,人們迷失於黑暗深處,他終於明白自己的任務是多麼重大。
 
而後,他想起有兩個人很能接受他的教法,他們的心純淨無染。事實上,他們是他以前的兩位老師—阿羅邏迦藍(Alāra the
 Kalāma)與優陀羅羅摩子(Udaka the Rāmaputta)兩位仙人。由於禪定的成就,他們各自有許多追隨者,佛陀曾分別跟隨他們學習,但後來了解自己所尋求的東西,並非他們所能教導。

這兩位仙人的心都非常純淨,阿羅邏迦藍已到達第七階段的禪定[1],而優陀羅羅摩子則達到第八或更高的禪定,他們能遠離煩惱,甚至在沒有修習定時也是如此。佛陀覺得只要與他們說一兩句重要的佛法,他們必然會完全覺悟。

正當佛陀準備如此做時,一位看不見的、由天界來的天人告訴他,兩位仙人都已過世了。阿羅邏迦藍七天前逝世,而優陀羅羅摩子則在前一夜去世。他們兩位都會再出生於梵天的無色界,那是個心存在而色法不存在的地方,因此他們都無耳朵可聽,無眼睛可看,也無法看到佛陀或聽聞佛法。既然與老師相會與聆聽佛法,是發現修行正確方法的兩條唯一的道路,那麼,這兩位仙人便錯失了完全覺悟的機會。

佛陀難過地說:「他們已經歷很大的損失了。」
 
〔使人解脫的直覺的領悟〕

止禪到底缺少了什麼呢?它無法帶來實相的了解,所以,我們需要觀禪。只有直覺地領悟心法與色法的真正本質,才能使人解脫自我、「人」或「我」等概念。若未透過全然覺知的過程而生的領悟,就無法從這些概念中解脫。

只有直覺地理解因果的作用過程——看到心法與色法的循環連結——才能從「事物是無因而生」的無明中解脫。只有看到現象的快速生滅,才能從凡事都是恆常的、堅實的、持續的無明中解脫出來。只有以同樣直覺的方式體驗過苦,才能深刻學到輪迴的存在不值得執取。只有了解心法與色法只是依據其自然法則流動,沒有「人」或東西躲在背後,才能將「無我」銘記在心。

除非你經歷過各種層次的內觀,最後實現涅槃,才會了解真正的快樂。以涅槃作為修習的終極目標,你應該試著保持高度的精進,不要停止、放棄,在達到最終目標之前絕不退卻。

首先你要精進確立自己的禪修,將心專注於最初禪修的所緣,然後一次又一次地回到這所緣上。你設定一個行禪與坐禪的程序,將自己擺在道路上而向前進,這稱為「發勤精進」。
 
即使障礙生起,你也要堅持練習,堅忍不拔地克服所有障礙。如果感到厭煩,並開始打瞌睡,要振作起精神。如果你感到疼痛,要克服膽怯的心,它只想撤離,而不願面對將要發生的事,這稱為「出離精進」,讓你從懶惰中出離,而不會退卻,知道將在這條路走下去,直到達到目標為止。

接下來,當你克服其中的困難,也許會發現自己處在平順而微細之中,你不會因此而自滿,而會進入下一個階段,精進使心愈來愈振奮,這是種不會減弱或停滯的精進,而只會持續地進步,引領你到達渴望的目標,這稱為「勇猛精進」。

因此,第九個增長五根的因素,意思是依階段運用精進,使自己不會停止、猶豫,也不放棄、退卻,直到達到最終目標與目的地為止。
 
當你走在這條路上時,好好利用上述這九種心的特質,則五根——信、精進、念、定與慧—必能增長。最後它們會接管你的心,並引領你到達解脫。

我希望你能檢視自己的修行,如果發現少了某些元素,好好利用上述訊息,使自己受惠。
 
請勇往直前,直到達到渴望的目標為止。
 
【譯註】
   [1] 禪定的階段分別為:初禪、第二禪、第三禪、第四禪、空無邊處定、識無邊處定、無所有處定與非想非非想處定。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