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去西遊記:摩訶耶那提婆部落格
摩揭陀國:那爛陀寺



 

歷盡千辛萬苦,終於來到了心目中的最高學府—那爛陀寺。那爛陀,梵文Nālandā,意譯「施無厭」。有說是寺旁的池中有龍,名叫「那爛陀」,就以龍名命名。但進一步問,應是佛陀前世當大國王,在此地建都,國王喜捨樂施,大家就稱他為「施無厭」。
 
佛陀時代,這地方原是一片樹林,後來有商人合資買下來供養佛陀,佛陀便在此地說法三個月,商人們聞法當下也都證了聖果。佛涅槃後,國王就在此地建了一座寺院,有個擅於占卜的外道說:「此地是勝地,在這裡建的寺院將會成為五印度的楷模,千年後會更興旺。來這裡學習的人,學業容易成就。但是容易吐血,這是因為建寺時傷了龍身。」
 
這個國家的國王陸續擴建那爛陀寺,到幼日王時,幼日王也信仰佛教,後來出家為僧。因為是最新剃度的,排班時排在最後。幼日王耿耿於懷,便跟寺裡說:「我當國王時是最大的,出家卻排在最後。」寺裡長老們便開會商討,後來決定:還未受大戒的沙彌照年齡排序。這是那爛陀寺的特殊規矩。
 
那爛陀寺共有六院,規模宏大,建築壯麗,藏書也相當豐富,一切典籍分別藏在寶彩、寶海、寶洋三大殿堂內,其中寶洋高達九層,可說是當代的佛教學術中心。
 
那爛陀寺裡大師雲集,學者輩出。這裡學風鼎盛開放,研習科目除了佛教哲學外,也兼學印度古代各種學問,如因明、聲明、醫方、術數等,在此受業講課的常有萬人。這裡的僧眾戒律嚴明,道德水準高,早晚討論教義,也未感厭倦;大家相互提攜,不浪費任何時間。若有不用功的,在這兒都會感到自慚形穢。
 
遠方來的僧人若想進入此寺學習,在門口就先要受到守門者的問難,答不出來就不能進來;答出來了,進來寺裡,也要通過寺裡僧人們的——問難。所以,此地人才輩出,如護法、護月,乃至近代的戒賢長老,都是學貫古今,述作論釋豐富,是當代的國寶。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