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錄自119 期
2015.06.20
王志成、思竹 譯
【如何看待宗教?】宗教多元論:形而上學的挑戰每個宗教對「實在」 都有一種原初的理解
多元論眼下是個很時尚的課題,例如,政治多元論幾乎成了一個民主教條。然而,卻鮮有人意識到,如果引出最終的推論,就會發現這樣一種多元論的世界觀中,是隱含著怎樣激進的革命性,它等於是放棄了許多文明至少兩千五百年以來,賴以構造其基本觀念的一個支柱——思想與「存在」的和諧關係,傳統上把這一關係稱為「真理」。在多元論中,思想不再是「存在」的控制者,不同的宗教傳統成了一種創造性的表達,向「實在」(reality)挺進,進行恆新的冒險。「實在」只有部分可理解,只有在事後可理解,與「實在」打交道,單單只有思想是無濟於事的。我們需要一種「宇宙——神——人」共融的信心,這種信心能使我們與「實在」和諧,而又不消減我們積極參與「實在」之生命的能力。
由於宗教是終極問題集聚的天然之地,從跨文化的和跨學科的方法,來看待宗教和真理的問題,會更加明白上述的事實。諸宗教提供終極真理之所,並指出通往它的道路;它們雖不直接談論它,但每個背後對「實在」都有一種原初的理解。當這些基本洞見以一種普遍的話語來表達時,我們就會發現相互歧異的 「實在觀」。對於宗教需求的主要動機而言,這些不同觀念有些是偶然的,有些卻是根本性的。例如,如果消除了祖先的有效臨在,就會使得許多美國和非洲的宗教分崩離析;如果壓抑了歷史意識,基督教就會失去方向;如果打破了業報的觀念,許多亞洲的宗教就會被削弱。
簡而言之,可以明白表達出來的特定「實在觀」與支持它的宗教之間,有一種構成性的連結。從一開始,我們就應明白,我們涉及的是諸宗教的智性方面,這是宗教多元論問題產生的地方,我們就是從這一方面來談論諸宗教中的真理的。所以,宗教衝突便往往植根於每一宗教的原初理解之中。
從合理性的要求來看,每一個宗教對於「實在」的理解,有以下幾種主要的可能選項:
(一) 只有一種宗教真實,其他所有宗教的理解最多是接近真實。
(二) 諸宗教所說的最終都是同一真理,儘管使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近似值,但它們最終是平等的。
(三) 所有宗教都是虛假的,因為它們所宣稱的都是虛假的,那種終極的命運是不存在的。
(四) 每一宗教都是真實的,因為對它們的追隨者來說都是最好的。真理是主觀的;宗教是私人的事(ist Privatsache)。
(五) 諸宗教都是歷史的產物,因此,依據塑造它們的歷史因素來說,它們既相似又不同。
(六) 每一種宗教都有其獨特的特徵,並提出相互不可通約的洞見。每一種基本經驗的陳述,都必須在其固有的領域和依其固有的是非得失去評價,因為真理的本性就是多元論的。
我想證明第六個選項是合理的。我們首先便需要澄清術語,然後安置其他選項。最後,我們需要闡明宗教多元論對形而上學的挑戰。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