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經的經名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般若」是智慧,「波羅蜜多」是到彼岸,整句「般若波羅蜜多」即智慧到彼岸,智慧到彼岸的解釋可分為所到彼岸及能
般若是智慧,其內容有很多,智慧是一個常見的詞,例如戒定慧講到智慧,方便及智慧也講到智慧,聞慧思慧及修慧也用智慧這個詞,止觀時觀叫勝慧或勝觀。
敦煌本,法成法師是唐朝的人。三藏法師沙門表示他在戒定慧上修得非常好,經律論上的聞思也非常廣大,譯者是這樣的一位法師。這本算是早期的譯本,它與
佛交待的部分,詮釋結集時應注意之事。剛才講過,佛陀有交待經典結集時,前面要寫什麼,後面要寫什麼。至於前面要寫的部分包括說法者是誰、對象是誰、
藏文中有共的序分及不共的序分,共的序分講的是時間、地點、說法者及聽眾。所有的經典都有這部分,《心經》不共的序分是什麼呢?世尊開始入定,觀自在
觀自在菩薩摩訶薩答具壽舍利子言。若善男子及善女人。欲修行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者。彼應如是觀察。 敦煌版的這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