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錄自099 期
2009.09.20
于君方著 / 香光莊嚴編輯組節選
點亮香光點亮香光
原香光尼僧團的發祥地是香光寺。雖然日後隨著僧團的 發展,在台灣南北各地又建立了六個分院,僧團的本山 仍然是香光寺,這是僧團的老家及根據地。
香光寺位於嘉義縣竹崎鄉內埔村,離嘉義市不遠,開車不到半小時,它是百年以上的歷史古剎。
早在清朝末年,一位住在白杞村的林姓村民,家中供奉一尊從大陸來台的觀音菩薩,有求必應,非常靈驗。同村的人們請求林家讓大家共同禮拜觀音,保佑地方安寧,白杞村的村民因而安居樂業,生活日漸富裕,於是決定建廟。光緒元年(1875)經觀音佛祖親自擇地,於現址動土興工,次年完工,廟名「玉山岩」。
為什麼玉山岩的廟址在這個地點呢?這與此地的風水有關,當地人把廟址所在稱為「密婆穴」(蝙蝠穴),又稱為「金交椅」,有如下的一段掌故:
據說當年嘉慶君遊台灣行經嘉義時,發現縣城東方有一地金光漫天、靈光四溢,請教地理師其緣由。地理師說此地為百年難覓的吉穴,「地理」極佳,得此「地理」者必有天子命、君王相。嘉慶君聽完後心裡想:若由百姓得到的話,則大清王朝將易主,須將此「地理」點破。嘉慶君原先想用其御筆點破該地「地理」,要下筆時,佛祖突然現身,告訴眾人說此地已為佛祖所得,將來要建廟安其金身,請勿破之。嘉慶君心想,此好「地理」既已為佛祖所得,百姓也就得不到,因此不必加以點破。後來,該地地名就稱之為「金交椅」。
廟宇建成後,觀音佛祖的金身就從林家接來,安放在廟內。庄民31 人並合力捐出田園二甲,登記地主「觀音佛祖」,後為耕者有其田的保留地,所收佃農的地租,供玉山岩香油及開銷迄今。光緒三十二年(1906)嘉義發生大地震,木造的佛殿倒塌,居民在同處用石重建,名曰「金蘭寺」,從此成為五村十三庄的信仰中心。每年農曆正月十六、十七兩天用神轎抬觀音佛祖遶境,祈求平安。民國三十二年(1943)嘉義再遭地震,大殿倒塌,寺地也無存,觀音佛祖像由村民請回家,輪流供奉。
民國五十八年(1969),一些地方人士發心成立重建委員會,決定用鋼筋水泥再一次重建。經過三年才完成現在的殿宇,1973年向政府正式登記,共議禮請出家法師擔任住持。
1973 年,玉山岩金蘭寺正式納入寺廟登記,村民的法定信徒代表就到高雄禮請心志擔任住持。那時心志已離開了興隆寺,在高雄市內的一處佛堂自修,高雄師院大慧佛學社的一些同學也時常來請益。
剛開始,心志不想接受村民們的邀請,去嘉義的山區過相當艱辛的生活,更何況當時的金蘭寺並無任何寺有土地。但是,由於他們的堅請,她終於在1974年正式晉山,次年經信徒大會同意,把「金蘭寺」改名為「香光寺」。這是取自《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的「香光莊嚴」,經曰:「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當時,她是因為金蘭寺聽起來太像民間廟宇,而接受覺生法師的建議變更。
有人對心志說:「香的光太小了!」她總是回答:「只要有香就有光,雖然香的光只有一丁點兒,但是很多小香的光也會聚成大的光啊!」
心志肯來山區,接下管理香光寺的責任,其實是受天乙所謂「新寺不設,舊寺不滅」的啟示。剛來時,香光寺只有大殿和茅蓬一間,心志四處募緣,把登記在村民名下的土地,一寸寸買下來,登記為香光寺所有。
1978 年四月,心志請從夏威夷回國的悟因法師常住香光寺。1980年元月,悟因晉山為香光寺的第二任住持,同時創辦香光尼眾佛學院。從此之後,來寺出家的人逐漸增加,她們多半是大專畢業的女學生。
心志和悟因兩人早年在三藏佛學院是同學,後來又在興隆寺共事,可以說是多年的道友。心志早就有心使香光寺成為現代修學的道場,不做經懺,不起納骨塔。
現在既然有年輕的大專女生來寺出家,她不像悟因,不但大學畢業,還到夏威夷留過學,因此覺得悟因更能擔任指導她們的任務。所以,很自然地,就決定請悟因擔任住持,她則擔任香光寺管理人,一起發展香光寺的未來。早期發展香光寺成為佛教道場的,除了悟因及心志,還有明迦(1951~)。明迦是高雄市人,高中時代就已經信佛,跟心志和悟因在興隆寺認識的,從那以後,她時常去找她們。前面提到悟因考大學之事,當時陪考者即是明迦,二人相識因緣,即由此而起。
明迦在1969年考上高雄師範學院,當時各大專院校都有成立佛學社,高師院也不例外。明迦擔任大慧學社的第三屆社長,她帶同學參訪佛教道場,親近佛教界大德。明迦出家的意願,就是在1969年,她第一次參加懺雲為大專女學生辦的暑期齋戒學會後產生的。以後她每一放假就去參加,漸漸而決定出家。可是懺雲不剃度女弟子,明迦在跟悟因和心志商量以後,就在十普寺由白聖剃度,那時是1977年的正月。明迦在圓通學苑住了半個月不到,就到香光寺。這以後,除了在美國留學的那四年(1987~1991),她一直在悟因的身邊,協助香光寺及香光尼僧團的發展。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