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持心的平衡:禪修心鑰
發展七覺支,淨化身心:尋找平衡之道:七覺支

「覺支」即指成就覺悟者的因素,或覺悟的因。 如何在自己身上培育七覺支呢?那就必須透過四念處禪修法。 當這些覺支充分發展時,便能引領行者到達涅槃。



成為聖者

 
人不能只經由凝視天空而覺悟;或經由閱讀、研究經典而覺悟;或藉由思考而覺悟;也不會因發願,心就會突然靈光爆破而覺悟。要讓覺悟生起,必須有某些必要或先決的條件,巴利語稱為「覺支」(bojjhanga)——覺悟的因素,共有七項。
 
「覺支」一詞是由「覺」(bodhi)與「支」(anga)組成,「覺」意指覺悟或覺悟者,而「支」則指發生的因素,因此,「覺支」即指成就覺悟者的因 素,或覺悟的因。「覺支」的第二個意思,是基於其巴利語兩個字根的另一種意義。「覺」又指得以理解或領會四聖諦——苦、集(苦的起因)、滅(苦的止息)、 道(滅苦之道——八正道)的知識;而「支」又指「部分」。因此,「覺支」的第二個意思是指領會四聖諦的特定知識。
 
所有的觀行者對四聖諦都有某種程度的了解,但要真正地了解它們,則需要一個特別的、意識的轉換剎那——道心。這是修觀達到極致的一種狀態,包含涅槃的經 驗。一旦行者有此體驗,便會徹底地明白四聖諦,人因此認為其內在擁有覺支,而稱之為「聖者」,因此,覺支也是聖者所具有的特質。它有時也稱為「等覺支」 (sambojjhanga),字首 sam 意指完整、完全、正確或真實,表示敬意或加強語氣,字義上並無差別。
 
七覺支或聖者的七個特質是:念(sati)、擇法(dhamma vicaya)、精進(viriya)、喜(pIti)、輕安(passaddhi)、定(samādhi)、捨(upekkhā)。在修觀的所有階段 中,都能找到這七支,但如果我們以觀的開展階段作為標準,那麼,七覺支開始變得非常清楚,是在行者初見諸法生滅的生滅隨觀智的階段。
 
如何在自己身上培育七覺支呢?那就必須透過四念處禪修法。佛陀說:「比丘啊!如果持續且再三重覆地修習四念處,七覺支就會自動且完整地開展。」
 
修習四念處不是要去研究、思考它們,或聽與它們有關的開示,或討論它們。我們必須做的是直接且根據經驗地覺知四念處——覺知「念」得以建立其上的四個基 礎。《念處經》(Satipaṭṭhāna Sutta)將之稱為:第一、身——身體的感覺;第二、受——感受,存在於每個經驗中的苦、樂或不苦不樂的特性;第三、心——心與念頭;第四、法——心的 所有其他所緣,如見、聞、嚐到的東西等。此外,佛陀說覺知的練習,要持續且重複,不應間斷。這確實是我們在修觀中嘗試做的,由馬哈希尊者所教導與開展的觀 禪傳統,即是遵循佛陀的指導,專為完整地發展七覺支,以及最終體驗聖道心。
 

發展七覺支,淨化身心

 
當這些覺支充分發展時,便能引領行者到達涅槃。在其中,它們可與強效藥匹敵,讓心有足夠的力量經得起人生的起伏。此外,通常還會治癒身心的疾病。
 
禪修並不保證可以治癒所有的疾病,但發展覺支很有可能治療病痛,即使是那些看起來無藥可醫的不治之症。
 

(淨化身心)

◎對治五蓋,使心平衡
 
心病是指貪、瞋、癡、嫉妒、慳吝、我慢等疾病,當這些力量生起時,便使心晦澀且混亂,而製造出反應這種混亂狀態的色法。當心被負面思想所籠罩,而不是擁有清楚明亮的「氣色」時,你會變得愚鈍、不快樂、不健康,就如在污染的空氣中呼吸一樣。
 
然而,如果你精力充沛地試圖在觀察的所緣上,不時地驅策敏銳的念,心自然會停留其上而不散亂。定就會在此刻出現。在一定的時間後,心的五蓋與負面的傾向將 會清除,智慧開始展現。當觀生起,心變得更加純淨,就如從城市的忙亂中歸來,再次呼吸清新的空氣一樣。
 
念、精進與擇法覺支使得連續階段中的定與觀慧生起,每個新的慧,就如呼吸另一口新鮮空氣到心中一樣。生滅隨觀智的階段是良好且深刻禪修的開始,捨覺支開始 穩定心,同時念變得愈來愈強,所緣的生滅也會變得十分清楚,且對可以直接經驗的真正本質沒有懷疑。 精進突然上湧,也許會讓禪修看起來毫不費力。行者也許會了解,並沒有一個「人」在努力,當他直接覺察自己純淨的心時,便會生起喜與樂。同時,實相的祕密就 會在每個剎那間展開,喜隨著輕安與解脫疑、憂慮的心生起。在這寧靜的空間,可能會看得愈來愈清楚。在沒有干擾時,定也會加深。
 
在這深刻的禪修中,行者可以真實地經驗平衡的心——即使是極大的喜或樂出現,也不會被樂受所席捲,或因不愉悅的所緣而動搖。行者不厭惡痛苦,也不執著欲樂。
 
◎改善循環系統,使身輕盈
 
七覺支自然會影響身與心,因為兩者錯綜相連。當心真正純淨,且充滿覺支時,對循環系統會有很大的影響。新製造出的血液非常純淨,它滲透到不同的器官與感 官,淨化它們。身體會變得有光澤,知覺力會增強,可見色會變得非常明顯清晰。有些行者會察覺到許多光從身體放射出來,在晚間能照亮整個房間,而心也充滿 光。他會有高度的信心與證信——相信自己對正在發生事物的直接經驗,身心變得輕盈而敏捷,有時感覺好像飄浮在空中一樣,身體常會變得覺察不到,行者可以如 此坐上好幾個小時,一點也不會感覺疼痛。
 

(奇蹟般的治療)

 
覺支的力量可以影響舊疾與不治之症,特別是在更深的修習中。在仰光的禪修中心,發生奇蹟般的治療是很常見的,光是聽到的實例就可寫成一本書,在此,我只簡單敘述兩個明顯的例子。
 
◎治癒肺結核
 
曾有位長年為肺結核所苦的人,他找過許多醫生與緬甸傳統的草藥醫師,也在仰光綜合醫院的肺結核病房待過很長一段時間,但一直都未痊癒。他垂頭喪氣且自暴自 棄,覺得自己唯一的道路就是走向死亡。他申請到中心來禪修,當作是最後的依靠,但他隱瞞了嚴重的病情,以免中心以危害其他行者健康為由,而拒絕他參加。
 
在兩週的禪修中,他的慢性症狀劇烈地顯現出來,平常只在練習佛法的某個階段中出現的疼痛感加劇,令他極為痛苦且煩惱,身心俱疲,以致完全無法入睡,只能整夜清醒地躺著咳嗽。
 
一晚,我在自己的茅篷裡,聽到從他住處傳來劇烈的咳嗽聲。我帶著一些緬甸治療咳嗽的草藥去找他,希望幫助他減緩一些最近感染的流行性感冒或傷風。他以大字 形的姿勢躺在房間內,疲憊得無法言語,痰盂裡裝滿了咳出來的血。我問他是否需要藥,當最後可以說話時,他坦承了病情,我第一個念頭是,不知自己是否已吸入 了他的病菌。
 
他接著為將傳染病帶到禪修中心而抱歉,但請求准許能繼續禪修,他說:「如果離開,我就只有一條路了,那就是死亡。」這些話感動了我,立即鼓舞並激勵他繼續禪修。做好避免肺結核病菌散布中心的隔離安排後,我繼續指導他。
 
一個月內,透過禪修快速的進步,他克服了肺結核,當離開中心時,他已完全痊癒。三年後,當他再度出現時,已是位強壯而健康的比丘。我問他現在感覺如何,結 核病與咳嗽可有再復發?「沒有!」他說:「結核病從未復發。至於咳嗽,有時會感覺喉嚨癢,但如果立刻對它保持正念,就不會咳嗽了。佛法真是奧妙且充滿奇 蹟,喝了佛法之藥,我便完全痊癒了。」
 
◎治癒高血壓
 
另一個例子發生在二十年前,是位住在中心園區的女士。她是某位成員的親戚,長期為高血壓所苦,也向醫生尋求過許多療法與藥物。有時她會來找我,我便鼓勵她 禪修——即使在禪修的課程中過世,也能在下一世享受許多快樂。但她總是找藉口,然後繼續去尋找醫生的慰藉。
 
最後我喝斥她:「許多人大老遠地來到這裡,甚至遠從國外而來,在禪修中心品嘗佛法的滋味,他們是如此深入地禪修,並體驗到許多奇妙的事;而你住在這裡,卻 沒有禪修到任何令人滿意的程度。你讓我想起在佛塔下守衛的凶猛石獅,牠們總是背對著它,所以從未能禮敬佛塔。」
 
這位女士因為喝斥而相當傷心,並同意試著禪修。在很短的時間內,她到達劇烈痛苦的階段。疾病的疼痛結合學法的痛苦讓她吃盡苦頭,幾乎不能進食,也無法入 睡。最後,住在中心的家人開始擔憂她的情況,他們請她回到住處以方便照顧。我反對這點,勸她不要聽從而繼續禪修。
 
家人一次次地來找她,我則堅持她繼續下去。對她而言,這相當於一場戰役,但她堅持繼續禪修,不屈不撓,一股新的激勵湧現,她決定禪修到最後,即使死亡。
 
這女士的痛苦劇烈得無法想像,她感覺腦袋好像要裂開,頭上的血管怦怦地敲擊、搥打。她以耐心忍受所有的痛苦,只是觀察著它們,很快地,一大股熱氣從身體裡 釋放出來,她散發出很大的熱度。最後,克服了這些感覺,一切變得安穩平靜,她戰勝了這場戰役。高血壓完全治癒,再也不必服藥。
 

(治病別忘了解脫!)

 
我曾目睹腸道阻塞、子宮纖維囊腫、心臟病、癌症與更多疾病被治癒,雖然我希望這些故事能激勵你,但沒有人保證一定會出現這個結果。儘管如此,如果行者熱 切、堅忍不拔、勇猛且勇敢地努力,對因疾病或舊傷而生起的疼痛感保持正念,他將會從這些煩惱中奇蹟般地康復。堅忍不拔的精進將帶來很大的可能性。
 
四念處禪修也許對癌症病人特別有用。癌症很可怕,在身心上造成許多痛苦。但不論多麼可怕,精通四念處禪修的人,可以藉著對疼痛保持正念,來減輕負擔。他可以寧靜地死亡,只是對痛苦保持完美而無懈可擊的正念。這種死亡是可敬且神聖的。 願你培養從念到捨的每個覺支,因而成為完全解脫的人。
 
(譯者按:本期專輯內容譯自班迪達尊者(Sayadaw U Pandita)所著《就在此生》(In This Very Life: The Liberation Teachings of the Buddha)一書,中譯本將由香光書鄉出版社出版。專輯中部分標題為編者所加。)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