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隨感覺起舞:貪愛是感受生起的緣
看清感受,也看清欲望

我們一旦出生,從最幸運到最不幸的人生經驗,我們都可能遭遇到; 世間不穩定、多變化。我們都一樣脆弱,有著一個易於壞損、受傷害的身體。 一旦覺知道這一層面,就會了解:我們都只是同樣會老、病、死的兄弟姊妹罷了。



因此,依這個方法去覺照:什麼是欲望呢?當你感覺身體疼痛時,如果你認真地觀察身上的感受,你會覺察到除了身體的感受之外,你又加上了一個欲求—欲求這不舒服的感覺走掉。去察覺你身上真正出現的感受,看到你對它的排斥,看到你想把疼痛去除的欲望。去察覺,呼吸本身不會挑起欲望。或許你渴望能夠專注你的心,並且想要成為一個有定力或工夫的人,你可能會看到這樣的念頭生起:「我想成為一個得禪定的人。」
 
真實的呼吸既不吸引人又沒有什麼趣味,也不令人討厭。對大多數的人來說,得禪定相當引誘人,成為一個得定的人很令人嚮往。就這樣,我們帶著欲望四處去修習觀息法。或者,你的心是散亂的—這顆心到處跑,它偏偏不聽你使喚。你要它專注在呼吸上,但每回一開始觀息,它就溜走了。因此,你想去掉這顆散亂的心,想要成為一個心緒平靜而且專注的人,不想是個心念散亂不定的人。所以,「無有愛」生起了—那想要袪除散亂,想要成為心念集中,而且得到禪定的妄想念頭。
 
就是以這個方法來觀察欲望:對感官樂的渴求,對想成為什麼的渴求,對想除掉什麼的渴求。如果我們真正地去覺照,透過智慧明、正念與智慧去如實地認識感受,就不會生起欲望。樂受、苦受、不苦不樂受依然存在,不過它們只是展現自己本然的面目罷了。這便是諸法如、法爾如是,是法,是真理。當事物如實呈現時,根本沒有所謂的苦。苦是愛、取、有所結出的果實,在這十二因緣中,從愛、取、有之後便依序發展至生、老、死、悲苦惱痛與憂傷絕望,整個苦的次第,是依著愛、取、有而出現的。

所以,請觀察十二因緣的要義。想把欲望去掉的心仍是個欲望,依然是個陷阱。對不對?深入觀察並不是要去除掉什麼,它只是去了解,透過智慧去認識,而不是無明。

(本專輯摘譯自阿姜蘇美多(Ajahn Sumedho)開示集The way it is中有關緣起的部分。文中標題為編者所加。)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