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的培育
16 修學佛法的次第



依戒、定、慧修習
人才的培養,首先要分出修學的次第,不是一次就能到位完成的,你甚至要用一輩子的時間來學習。
 
佛教的教義有兩個大原則:一是緣起支性,一是聖道支性。聖道支性是指導走向解脫的必然道路,也就是八正道。「正」意指正確的、增上的、減少煩惱的。「增上」是指使自己的心境、業行愈來愈增上,一般常說的即是「三增上學」―戒增上學、定增上學、慧增上學。
 
談到修學佛法的次第,為了教學方便,常將戒、定、慧三者分開來詳細說明,其實它們彼此是相應的。《楞嚴經》中說:「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三者不太可能切割來看。就如學科與術科,兩者似乎是不同的領域,卻也不可能分開,它們是相輔相成的。三學之所以分別說明,只是在強調修學階次的重點。
 
我們要清楚知道個人的著重點應放在哪裡,遇到良師時,就可以提出疑問,藉以獲得適切的指導,增上自己的修學。
 
初學者應先認識戒律
以佛學院來說,佛學院的課程是學生的修學重點。首先是認識戒律,蓮池大師曾說:「五夏以前,專精戒律;五夏以後,方乃聽教參禪。」「五夏以前」是指剛出家的前五年。在這前五年中,新入佛門的比丘、比丘尼要先學習如何做一個僧人,明白佛門的律儀,如實知道什麼是戒律的生活,知道如何在生活細節中去觀照,謹守自身的分寸,能安頓好自己的身心,以作為未來修道的基礎。有朝一日住持一方,才能建立一個好的僧團。
 
其次,是佛教教義的研讀,讓學生能建立正確的知見。如果能戒行清淨、知見正確,清楚自己的修學目標,便可逐漸地建構出個人修學的方向,而不致誤入修道的歧途,盲修瞎練而不自知。
 
將所學貢獻眾生
此外,佛學院畢業後回到常住的寺院服務,就要將所學貢獻出來,於執事上盡心盡力,日常的基礎工作與早晚課,樣樣都不能輕忽懈怠。不可因為讀了幾年的佛學院,就自以為高人一等而起了計較分別,增長我慢,這是萬萬不可取的。
 
住在佛門裡,不論是研習經教、修習禪定或做執事,都要訓練自己有辨別的能力,知道修學的先後次第,從大處著眼,並逐一落實於每個細微處。久之,個人的眼光、見地就會逐漸養具;在弘法利生方面,也能如法地引導眾生走上解脫之道。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