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錄自037 期
1994.03.20
釋見介 譯
崇行錄棲心梵行、矢志不移的明感比丘尼
漫長的山路在眼前展開,延伸至無邊的天際,明感揮揮額上的汗珠,用力撥開路旁比人還高的芒草,她的腿已酸、腳也麻了,但想到追兵就在後面,她一刻也不敢停歇地趕路,直到累得再也走不動了,她才在路邊的一塊石頭坐下休息,望著天邊的浮雲,往事湧現心頭....
她出生在山西省的高平縣,父親姓朱,因家族篤信佛教,歷代諷誦「大法經」,明感的心田裡從小便種下了善根種子。當時政局混亂,但家鄉的日子還算平靜,誰知有一天賊兵攻進城來,在混亂中,她竟成為賊兵的俘虜!
一旦身陷賊窟,雖然受盡各種苦楚,但她卻堅守清白,不願受辱淪為賊妻,賊兵一氣之下,把她流放到僻遠的地方牧羊。
十年過去了,明感思鄉的心更加迫切,賊兵的監視卻無所不在,歸鄉的希望也越來越渺茫。在苦難中,佛菩薩的光照耀著她的心,她一心繫念著三寶:「慈悲的菩薩啊!生命是這樣的苦迫,弟子發願出家,為眾生解決生命的苦難!」日日夜夜,她虔誠地祈求著。
有天草原的盡頭出現了一個身影,袈裟隨風飄揚。「是個出家人!」明感不禁興奮地喊出來,她三步併作兩步跑向前去,「請法師慈悲,為我授五戒!」這位出家人知道了明感的故事,就為她授五戒,並教導她受持觀世音菩薩的經典。
明感受戒後,日夜不斷地誦讀經典,更期盼能回到故鄉,她發願要建一座五層塔。有一天,她終於趁著賊兵不注意,往東方逃跑,她並不知道回家的路該如何走,只得日以繼夜地往前奔跑....
「到底還要多久才能回到故鄉呢?」明感望著漸黑的暮色,心裡不禁擔憂起來,「前面是一座山,我該不該再往前走呢?」一想到賊兵猙獰的面孔及故鄉的親人,她毫不猶豫地走進去。
走著走著,「呼呼!」濃密的樹叢裡發出奇異的聲音,「是風吧?」明感下意識地望望四週,朦朧的月光下,樹林裡閃動著兩道青光,突然一頭色彩斑斕的老虎跳到數步之遠的路上!這一驚嚇,她不禁後退跌坐了下來,就在危急的時刻,她心裡祈求著菩薩幫助她,成就她回家的心願。奇蹟似的,老虎竟轉頭緩慢的走向另一方向,明感趕緊亦步亦趨地跟隨著牠,出乎意料的卻穿過山林。
十天後,終於到達了青州(即今山東北部及河北東南角),將要接近村落時,原本一直走在明感前面的老虎突然不見了。明感正慶幸著進入青州,不幸地又被明伯連捉住,消息回到家鄉,家人趕來把她贖回。
回到家中的明感,不忘當年出家的志願,雖遭家人的反對,始終不改變心意。她精勤苦修,三年後,終於感動家人,如願出家了。出家後的明感專修禪行,持戒清淨,如清亮的明月般,偶爾有小過失,她就一連好幾天,虔誠地跪在佛前懺悔,直到看見天雨曼陀羅華,或聞空中聲音,或親睹佛相、夜做好夢.... 等瑞相才肯休息。
四季就如簷前的燕子,循環穿梭不停,明感一天天的老了,她的德行隨著年歲的增長也愈來愈高深,江北一帶的人都十分敬佩她,把她當老師般尊敬。
東晉永和四年春天(西元三四八年),明感與慧湛等十人渡江南下覲見司空公何充,何充見到明感言語中流露的智慧,非常敬重。
當時京師(建康,即今日的南京)還沒有尼寺,何充用自己的別墅改建了一座寺院送給明感,「該怎麼命名呢?」「大晉的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四眾現在才漸漸具足,施主所做所為都是為造就福業,就取名為建福寺吧!」
不久,明感就因病圓寂了。往生時平靜、安詳的神情,及微閉的雙眼似訴說著她一生棲心梵行、矢志不移的故事。
出處:梁.寶唱,《比丘尼傳全集》卷一,建福寺康明感尼傳。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