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與教育
寧為兒女:孝道的省思與實踐



 
有道是「家家有本難唸的經」,而最難念的就是關於父母、子女、婆媳的煩惱經。今天藉著「寧為兒女──孝道的省思與實踐」這個講題和大家討論這部煩惱經,為什麼這麼難唸?要怎麼唸才好? 
 
今年四月我父親心臟病突發去世,家人接獲通知,陸續趕到醫院的太平間,看著躺在手推車上的爸爸,兄弟們與我都十分悲痛,父親走得太突然,事前沒有一點徵兆,心裏都覺得有太多虧欠,而此刻已無法補償了,三哥對著動也不動的父親哀慟地說:「爸爸!來世請您當兒女,我再還給您!」在座的各位可曾有過「寧為兒女」的想法?
 

父母是無限公司

[現代兒女難養育]
 
有句話說:「父母難為,官難當。」我想作官還好,作官可辭職,為人父母卻是終身職,不但沒有退休俸,又不能請假。尤其身處變動的大社會中,父母更難為。社會治安不好,擔心綁票,因此小學下課時,父母便一窩蜂地佔據校門口的整條馬路接小孩,不管豔陽或寒流。到了高中也不輕鬆,現在安非他命那麼流行,又擔心他們被同學帶去吸安。在安慧學苑聽二小時的演講,也提心吊膽他們不知會跑到那裡野了!真恨不得將小孩綁在衣襟尾,一天二十四小時緊迫釘人,以免學壞。況且現在的孩子難管教,不聽父母的話反而聽電視的話,電視教什麼就學什麼,成為電視兒童。 
 
現代兒女最難照顧的部份,就是讀書這件事。平均每個家庭三個孩子,都在補習,不僅要接送,一個月少不了要一萬多元的補習費,況且還不知道要繳幾年呢!國中要補,升高中要補,考大學補得更累!還要考研究所,碩士唸完唸博士,要不就出國,就這樣一路不停地補。古人十年寒窗之後便很有指望,中狀元娶宰相美麗的女兒,縱使做不成宰相,至少也做個縣長或館長。現在七補八補,讀了二十年書之後,可能面臨失業!這期天下雜誌有篇報導說這一年來失業的人很多,而且大部份是博士。以前留美的人都不想回來,這些年來,回來的卻一年比一年多,台大一個教授的缺額,應徵者竟有五百人之多。 
 
我有位朋友在美國十年,先生在大學教應用數學,而她在大學圖書館上班,本來打算要回台灣渡假,去年寫信回來說女兒考上麻省理工學院,無法成行。為了孩子考上名校,不但不敢回來渡假,連寒暑假所有活動也要停止,因為要加班賺錢,否則學費怎麼繳呢?父母就是這樣栽培小孩,一直做,做到做不動了,還咬緊牙關努力著。 
 
若談到嫁娶也是談不完。現在年輕人要嫁誰娶誰,心裏都自有主張,父母不出意見,也不怕沒事可做,年輕人會開口:「媽!新房的布置,您比較有經驗,請幫我準備,傢俱要一起來, 不過我手頭不方便,您順便幫我墊一下!.... 」所以父母就幫著布置新房、發帖子,希望所有人都能閤家光臨,否則婚禮只有小貓兩三隻可不好看,紅包收得多時,兒子來個「媽媽,我房子還在貸款呢!」最後紅包兒子收,來賓是賣父母面子來的,他今天包一千,改天遇上他家喜事可要加一點。 
 
子女嫁娶後,父母仍然有事要做,如納紅包、繳稅金。如果兒子工作不順利,又得賣面子去拜託議員介紹。千拜託萬拜託,兒子終於上班去了,不料才過三天便表示:「這工作好像不太適合我,我大概比較適合做生意吧!」於是父母又開始替他張羅本錢,這些瑣碎事多得不勝枚舉。總而言之,天下的無限公司全是父母開的,父母的代名詞就是「某某無限公司」,永遠一肩挑起兒女的任何事情。
 
[現代兒女的特徵]
 
歸納起來,做兒女的普遍有三個現象: 
 
(一)予取予求──他想要什麼,父母就拼命地供給。跟我們以前完全不一樣,以前讀書時,夏天的制服是白上衣,需要另一件換洗,但是怎敢向媽媽要,只好每天回家趕快換洗,隔天再穿,而且一穿三年。現在的小孩可不是這樣,要什麼有什麼。 
 
(二)理所當然──認為我既已開口,父母理所當然要供應到底,所謂驕兒不孝,偏偏現代父母疼兒女,甘做「現代孝子」孝順自己的孩子。東西既然輕易得到,當然很少有感恩心。雖然養育兒女是父母的天職,但是如果太驕寵,他們比較不知父母的辛苦。我們小時候吃甘藷長大,也能以自己的辛苦體諒父母的辛苦,現代的小孩很輕鬆,到麥當勞吃漢堡、薯條、牛排,那裏知道你是多麼辛苦! 
 
(三)自我中心──年輕人常說一句話:「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因此,兒子就像圓心,而父母則像圓周,圓心稍動一下,父母就在四邊轉得疲累不已,甚至當了祖父母還是一樣,永遠沒完沒了。
 
[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子孫誰見了]
 
雖然如此,父母的心情還是歡喜的,不是嗎?因為「有子萬事足」,所以雖有怨嘆、操勞,再壞的孩子依然是自己孩子,於是一邊操勞、一邊快樂;有時怨嘆、有時歡喜。紅樓夢裡有句話:「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子孫誰見了。」這二句話是天下父母、子女的最好寫照。父母最大的考驗,是兒女畢業、結婚之後,一個一個搬出去了。你突然發現,以前還不夠住的房子怎麼變得那麼大呢?當初買房子時,就設計好大兒子住一樓,二兒子住二樓,三兒子住三樓,嬰兒房、電視間也有,舒適得很!如今卻跑得不剩半個。而且明明住在附近,卻三、五個月才見一次面,心中不免嘆息。
 

現代父母何去何從

 
師父們常聽到:「我那兒子已經三個月沒回來了;媳婦沒生產也不上班,養這些兒媳.... 」一年到頭就是在等母親節、端午節、中秋節、過年, 到時孩子、孫子都回來就很熱鬧,有時等了老半天連電話也沒有,想著到底是塞車、跑去玩,還是帶妻子兒女去渡假?現代的父母何去何從,而現代的孝子未來要怎麼辦?
 
[養兒非防老]
 
有人說養兒防老,如果今天還這麼說,怕被人笑,,縱使心裡有時會想,嘴巴絕不敢講。若老人家住南部,生病時打電話去,等了兩天卻不見人影,結果不是公司趕出貨,就是孫子要聯考,所以不能回來。「媽,您忍耐一下,要勇敢一點,等孩子考完,一定趕回來。.. .. 」這裏不是要指責兒女,他確實有他的生活,忽然間不方便安排。所以,兒子雖然多,平時要先有打算,不要奢望等到生病的時候打電話。 
 
有些人送兒女到美國,念麻省、哈佛,倆老就很高興,走到那裏都受人稱讚:「真好命,兒子IQ一百二十!」聽了全身飄飄然,忽然一天起床一看,發現老伴沒起床,再看已經斷氣了,怎麼辦?孩子在美國、德國,誰來辦後事?最後老朋友來幫忙,孩子們請假、訂機票,回來已是二天後,事情早就緒了。現代父母依靠誰呢?奉勸在座父母看開點。
 
[從孫、從媳、從兒]
 
若說跟兒媳住一起比較不寂寞,但問題照樣不小!年輕夫婦帶小孩,奶瓶要煮沸消毒,婆婆看了就說:「什麼奶瓶要消毒?以前我養了七八個,也沒怎樣啊!為什麼現在要消毒呢?.... 」若小孩子一哭,爺爺奶奶看不過去, 伸手就抱,這時媳婦說不可以,書上說嬰兒哭是運動,應讓他運動不可以抱;而爺爺奶奶則說嬰兒哭太久,怕會脹氣,到底要不要讓他哭?每天就吵這些。 
 
以前三從四德,現在依然有三從四德。有個人回大陸探親,看到一個遠房的三歲姪子,問他在家比較聽誰的話,這姪子睜大眼說:「爺爺都聽我的!」現在的三從,第一從孫子,孫子如果要看台視你敢換中視嗎?一換台,鐵定哭三個小時不停,你要聽他哭還是讓他看電視?二從媳婦,因為媳婦說與公婆同住沒自由,觀念不通,生活習慣不同,於是一個個搬出去。第三從兒子,兒子說:「媳婦說要搬出去,所以我來報告你,就要搬了,爸媽請多保重。」結果是子女都沒有良心嗎?還是出了什麼問題,為什麼這樣難相處呢?
 
[兩不相知的心結]
 
什麼原因使得老年人難過,年輕人也不快樂呢?我想有兩點: 
 
第一是父母一輩子奮鬥,而到年老時感覺子女、媳婦忙,回報少。老人的精神空虛,這是年輕人無法完全體會的。 
 
第二是抱怨,父母會抱怨孩子不知輕重,生病也不過問,養兒幹什麼!而當兒子的則心有千千結:「我事業忙,父母又不是不知道,早上批貨,中午跑外務,晚上又要應酬,不體諒我,什麼要一碗熱、一碗冷,都什麼時代了!.... 」如果偶爾回家, 三句話不到就睡著了,不然就是看電視,包青天劇情正熱鬧,這時自然不講話。父母也不能只要他們光陪自己聊天,而不讓他看呀!再來,兒子會說老年人真古板,怎麼說都不通,意見不合,當然不能相處。
 

親子安身立命之道

 
說了那麼多,任何家庭多少都有類似的情況。但今天回家後,在座的父母猶要作父母,兒女還是要作兒女,應該怎麼辦呢?在此提供大家一個安身立命之道。以下分三點說明:
 
[一、建立因果觀念]
 
我們要堅定一個觀念──因果,種什麼因得什麼果,種善因一定得善果,而抱怨、計較只有讓人倒退,煩惱三輩子也無法超昇。眼光要向前看,不要算老帳,才可能改善父子、婆媳關係。不管我們遇到好兒女、壞兒女,只問種好因,早晚會得到好果。
 
[二、盡本分消業障]
 
作法分養生、送死、祭祀三點,這是中國的傳統。 
 
(一)養生──在養生方面要照顧生理、安全、關愛、尊重、自我實現等五種基本需求。 
 
第一是生理需求,就是身體的需要,如吃飯、穿衣。如果父母年老,我們這些兒子、媳婦、女兒、女婿一定要負責。有時年紀大了對這些瑣事會變得漫不在乎。像我媽媽,有一陣子感覺身體虛弱,我覺得很奇怪,因為她的身體一向健康,沒什麼病痛,後來才知由於牙齒掉光了,只得吃很稀的粥、很爛的菜。我要他把芒果、梨子等水果連同牛奶一起打汁來喝,每天打電話催他喝,一個星期後,體力果然漸漸恢復了。雖然父母經歷過了大風大浪,到老有時並不懂如何照顧自己,尤其行動不方便,更需要照顧。 
 
第二是安全上的需求,父母也需要安全,尤其父母有病要隨侍,如果無法分身,也要請人看護,定時打電話問候,這份心意對父母是很重要的。平時就要注意父母的健康,發現有病要去探望。我有位學生,父親六十歲,身體一向健康,卻在過年時發現胃癌,生命只剩下三四個月,他們兄弟三人馬上作安排,每人輪流五日,二十四小時看顧,他太太也學佛,向先生提出:「爸爸一病,家裏只剩下媽媽和祖母,不如我們也搬到鄉下和他們同住,彼此有個照應。」聽了多麼窩心呀! 
 
第三是關愛,中國人一向不善於表達感情,也不把愛掛在嘴邊,但是每個人都需要愛,尤其是男眾老年人,別以為他們平時都一付不在乎的樣子,其實是最需要愛的。有位居士,日常生活都是老伴為他張羅,老伴走了,生活都走了樣。平時一回到家,就聽到老伴在耳邊嘮叨囉嗦地說個不停,而現在回家只聽到孩子說:「爸,您下班了!」過了二個小時又說:「爸,吃晚飯了!」十點多時又說:「爸晚安,我們要睡覺了!」一家人只剩下三句話而已,日復一日,多淒涼呀! 
 
老年人永遠都需要家人的關愛和疼惜,多和他聊天,雖然表面上沒有什麼反應,其實他們對每一句話都聽進去的,身為子女、兒媳嘴巴要甜,多和他們閒話家常。有個朋友的女兒,一天她爸爸宴請朋友,席間她對爸爸說:「爸身體不好,酒不能喝太多。」朋友們聽了笑說:「你命真好,孩子孝順又體貼呀!」她爸爸聽了笑著說:「唉!強盜女兒賊外孫,以後嫁了還不是像她姐姐一樣,只會回家搬東西。」女兒接著回答:「爸爸!我會的,嫁三天就回家搬東西,──把爸媽都搬去和我同住。」她爸爸聽了,還沒有喝酒就醉了。 
 
有人說,天下最好騙的是父母,天下第一傻的也是父母。我大弟讀大學時,平常很少回家,寒暑假也不例外,但是他在每年的母親節一定寄卡片給我媽,每次媽接到母親卡,都笑著說:「這個傻孩子,拿我的錢買母親卡寄給我,花傻錢!」媽媽嘴上雖然這麼說,可是心裏很滿足。可見不管年齡大小,不分男女,永遠需要家人的關愛與疼惜。若將疼愛孩子的心分一半給老父、老母,那他們將不會再有任何遺憾了。 
 
第四點是尊重,人都需要被尊重,年紀大最怕別人說不能賺錢也不能做事,天天窩在家裏當廢物。我爸爸的百日過後,我打電話請媽來香光寺共修,結果她說:「現在很忙,每天早上要煮稀飯給妳哥哥吃,而且每天換洗衣物要送洗,所以要在家等洗衣店的人來收衣服,走不開。」我媽七十歲,覺得孩子還很需要她,有被尊重的感覺。 
 
我們學佛的人瞭解,每個人都是一尊佛,要尊重他們,何況是我們的父母。以前我有位學生,他家有個規矩,吃飯時祖母沒有入席,是不準開動的,如果祖母不在家時,也要事先把飯菜放到灶裏保溫,等祖母回家享用,這是母親讓他印象最深刻的一點。這位母親教導孩子如此侍奉長輩,並以身作則十多年如一日,以後他會如此對待他的母親應是可想而知的。 
 
第五點是自我實現,有個八十歲的老祖母去學畫,也開了畫展,想想看!八十歲了都還散發出生命的光輝,而我們現在才四、五十歲,更應多學習,如插花、繪畫、書法、讀經、運動、攝影、種花草.... , 這就是自我實現、自我安頓,既可以結交同好,又能製造花香、鳥語。老人學會安頓自己、製造快樂,日子就好過了。 
 
以上是每一個人都有的五種需求,不管為人父母、子女,要按部就班來實行,我們要加倍回報父母,照顧到這些需求就是完成養生。 
 
(二)送死──人沒有不怕死的,尤其是年紀愈大,心裡就愈發毛,嘴上不說大家心裏有數,我覺得對於怕死沒有任何方法可以來對治,這得靠宗教的力量來克服。最好的方式就是度父母學佛,讓他們對阿彌陀佛有所認識,他們多念佛,多結佛緣就是最好的禮物,送死並不是兒孫滿堂的哭在一起,藉此一句阿彌陀佛,父母得到功德,我們也可安心的為其送終。 
 
(三)祭祀──中國有句話:「慎終追遠,民德歸厚」,我們要永遠懷念祖先,七月的地藏法會,一方面可以請先人聽聞佛法,大家又可共修,一切功德都可迴向。大家從經文中瞭解因果,種善因善果,地藏經是一部大孝經,全家大小拜地藏菩薩,和地藏菩薩的孝道相感應,讓他們知什麼叫孝順,什麼叫大孝,以上是親子之間相處之道。
 
[三、歡喜心結善緣]
 
我們在孩子、父母之間,不管怎樣都要逆來順受,心甘情願面對順緣、逆緣,不管養兒育女或侍奉父母公婆,皆應歡喜甘願。若生個壞孩子也要知道他為什麼不生在別人家裏,偏偏當你的孩子?當知冤有頭、債有主,欠別人的債一定要還。欠孩子的債要趁年輕體壯時一點一滴的,連本帶利地還,以後年老時才好無牽掛地上路。 
 
因此碰到惡妻孽子,不要怨天尤人,更不要冤上加怨,俗語說:「冤冤相報何時了」,除了甘願,還要歡喜,為何要高興?債還清了不是一件很高興的事嗎?若生個好兒女,大家互相增上,一起學佛,有志一同,父母盡父母的本分,孩子盡孩子的本分,大家種好因好果。
 

自我的抉擇

 
[父母學習自我安頓]
 
教養孩子是父母的責任,而父母的安全是孩子的責任,人生在世,不管大人、小孩、老年人都各有自己應盡的責任,人生短暫,享樂也是有限的,唯有彼此盡責任而已。不要認為小孩是我們生的就屬於我們,你想想看,我們的身體是不是屬於自己的呢?不是的,既然身體都不屬於我們自己,孩子又怎會屬於我們!因此要學自我安頓,對於孩子的奉養要放下,他們如何對待我都不重要,只要我們盡了因果,以外的事情就不要太計較,否則只有徒增煩惱。
 
[兒女應知父母深恩]
 
我要勸告孩子們,侍奉父母就是照顧因果。各位想想,父母辛苦的教導,難道父母的債你們不想還嗎?況且父母恩大昊天,要報也報不完,因此我們要孝順父母,否則會帶給自己無限的遺憾。 
 
有人說時代變了,但是父母對我們的愛並不會隨著時空而改變,所謂:「母年一百歲,常憂八十兒。」父母做到死永遠不退休。雖然時代變了,父母為孩子操心的事情反有增無減,為人子女的要深信因果,道理就是這麼平實。
 

共建孝道淨土

 
最後我們藉此因緣,共同發願,願天下的父母、子女都能離苦得樂,由家庭開始,父慈子孝,共同建立一個現世的淨土,這也是我們每個人應有的責任。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