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錄自148 期
2025.03.20
釋見鐻
【律海掬漚】人與蛇的生存之戰(四)
在律藏中,記載了一起因蛇引發的火災事件。六群比丘因感到在上座比丘面前談話受限,便至戶外空地拾取柴草和大樹枝生火取暖。他們沒有察覺到,空心樹幹中藏有一條毒蛇,此時因受熱而突然從樹孔中竄出。比丘們驚恐萬分,大聲呼喊:「蛇!蛇!」在慌亂中,他們抓起燃燒的柴火四處投擲,飛濺的火星引發了大火,最終燒毀了佛陀的講堂。① 露天生火也曾導致毒蛇傷人致死的悲劇。② 因此,佛陀規定,除特殊情況外,僧人不得自己或請他人在露天生火取暖。
蛇的出沒難以預料,對生命安全構成極大威脅,因此「蛇難」被視為一種緊急且必須立即處理的情況。許多戒律的開緣(即允許的特殊情況)都包括「蛇難」。例如,如果比丘已經選定了結夏安居的地點,但該地點出現蛇且可能危及生命,那麼比丘可以離開。③ 舉行羯磨時,若突遇蛇難(惡蟲難),可以縮短內容或簡化程序,如說戒可臨時應變改為「略說戒」。④ 此外,為保護僧團成員的自身安全與基本生活需求,佛陀也允許比丘與未受具足戒的人同宿不超過三夜。⑤
儘管蛇令人恐懼,但佛陀在制定戒律時,並未對蛇趕盡殺絕,而是盡量兼顧慈悲與實際需要。例如,佛陀規定出家人禁止穿木屐,這有兩個原因:一方面,比丘們穿著木屐在僧坊中行走時會發出聲響,干擾其他比丘禪修;另一方面,曾有一名比丘在夜間穿著木屐去上廁所,因鞋底尖利而踩死了蛇。⑥ 因此,除大小便處和洗手洗腳的地方外,僧人不得穿木屐。
當蛇進入屋內時,可以用竹筒或繩子捕捉,並將其帶到戶外釋放。在釋放時,務必記得解開繩子,讓蛇能夠順利逃脫。⑦ 此外,在托缽時,如果居士供養的是蛇肉或蛇身體任何部位的肉或血,僧人皆不得食用。⑧ (待續)
註記
①《四分律》卷 16(CBETA, T22, no. 1428, p. 675, a17-c7)
②《彌沙塞部和醯五分律》卷 9(CBETA, T22, no. 1421, p. 64, b14-c23)
③《四分律》卷 37(CBETA, T22, no. 1428, p. 834, b9-12)
④《四分律》卷 36(CBETA, T22, no. 1428, p. 822, c28-p. 823, a4)
⑤《彌沙塞部和醯五分律》卷 6(CBETA, T22, no. 1421, p. 40, a27-b29)
⑥《彌沙塞部和醯五分律》卷 21(CBETA, T22, no. 1421, p. 146, c3-8)
⑦《四分律》卷 42(CBETA, T22, no. 1428, p. 870, c13-16)
⑧《十誦律》卷 26(CBETA, T23, no. 1435, p. 186, c18-p. 187, a3)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