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四十特輯(下) —佛學研讀班
學生在課堂中學到什麼?



我們要如何評估香光尼僧團佛學研讀班的成效?每個學生每週都要寫作業,每學期都有期末考。即使不識字的學生,也有練習寫字的功課。初級班的學生要抄寫課文,練習寫字能力;初、中、高三級的學生每週都要根據題目寫一篇文章;學期結束時,期末考的題目是好幾道論述題。據我所知,沒有學生的成績是不及格的。學生所寫的佳作,會被貼在教室後面讓大家欣賞。每學期都會舉行正式的開學和結業典禮,悟因和其他受邀來賓會來參加典禮,學生所寫的佳作也會在這時展示給大家欣賞。佳作還會刊登在《內訊》、《一粒種籽》特刊,這是佛學研讀班內部流通的刊物,專為佛學研讀班而設。學生的作文是評估佛學研讀班成效最重要的資料來源之一,考卷的作答和結業典禮上學生代表的致詞,則是其二。
 
1984年至1999年,學生的作文題目都是相同的。「五個月為一期的課程安排中,除開學週、活動週、結/畢業週不必交作業外,每學期學員至少要寫12至16篇左右的作業」(邱琡雯 1999, p.19)。法師會在每篇作文後面評分,例如甲上、甲和其他各級評分。作文題目可分為三類:自剖性、知識性、解行並重型三大類(邱琡雯 1999, p.39)。第一類題目不包含任何佛教名相,但要求學生面對自己、自我剖析。有三分之一的作文是屬於這類題目,因為佛教強調的是自覺的重要性,唯有先了解自己後,才能覺悟他人。開始學習佛教之初,就應該自我觀察,覺知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這些題目包括:
我的感動
我的好習慣
我的傳家之寶
我的生涯計畫
我的良師益友
我的人際關係
我願奉行的一則孝行
我貧窮的原因
我致富的方法
我生命的轉捩點
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
我最放心不下的是什麼?為什麼?
我的壓力有哪些?引起什麼生理反應?我如何化解?
我的遠離(或逃避)經驗
我人生中值得喝采的一件事
在人生中感覺最苦的是什麼?
在人生中我所依靠的是什麼?
在上週我做了哪些好事與不好的事?
如果走完一生,我想留給世間什麼?
在生活中我如何尊重自己與他人?
何處是歸程?
三十年後的我
寫遺囑
無限的感恩
有限的生命與無限的追求
 
這些題目都未使用到佛教名相,而是要學生從佛教的角度,來檢視自己平日的生活和心態。佛學研讀班的目的就是幫助學生活出健康的人生,建立美好家庭,以及創造和諧的人際關係。以下這篇文章,是高級班一位擁有大學學歷的46歲國中老師所寫的,作文題目是「貧窮和富有」。作文一開始先描述了她對丈夫提出要退休時的當下感受。她開始思考如何節省家庭開銷,以應付接下來要面對的收入減少。不過,她也想起母親經常告訴她的:「看看那個人,他賣綠豆糕養家,還能照顧家人。」想到這裡,她寫道:「我媽媽說的對。我怕什麼?大部分人需要的不多,但欲望卻永無止盡。既然我的需要和欲望都不多,我還有什麼好怕的?」她想起在佛學研讀班授課老師講述「菩薩行―從貧窮到富有」,得到極大的啟發,以下是我節錄她的作文內容:
貧窮是不足,不知足,內嚥的,像塊乾海綿,只想外來的滋潤,沒有安全感的、乞求的。富有是知足,豐盈的,外放的,自信的,給予的,像小星,也會放光照耀人。
 
讓我覺得貧窮的是:
一、不能常做國外旅遊
二、對社團時間的布施太少
三、社交活動,較不積極,甚至不自在
四、小孩的身體、學業、將來的工作,都讓我掛心
五、別人常會「炫耀小孩或先生」,這方面我一貧如洗
六、對於主動與親戚朋友聯誼,營造熱絡氣氛,我非常笨拙
七、別人的伶牙利齒、機智,我甘拜下風
 
讓我覺得富有的是:
一、內心有宗教信仰,人生有盞明燈
二、歡喜學習,生活充滿樂趣
三、小孩長大了,可與我促膝長談,我盼望抱孫子
四、喜歡運動,體態還輕盈
五、很勤勞,喜歡作菜
六、有顆溫柔的心,容易受感動
七、看每個人都是好人,沒有心機
八、能力允許,捨得幫助人
九、能感受年輕人的活力,也能體會中老年的沉穩
 
綜觀我的「貧窮」大部分是外在的。外在的因緣太多,只能隨緣隨喜吧!我的「富有」來自本性的使然,所以或許外在的錢財,有些影響,但不至於讓我真的很窮。
 
這篇作文清楚表明了她運用佛法來分析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她領悟到看待「富有」或「貧窮」的感受乃在一念之間,是心態的問題,授課法師給她的評語是:「大乘菩薩的富有就如同一盞明燈,能夠照亮其內在一切的富有。」
 
佛學研讀班的課程特色涵蓋知識性的理解和宗教的修持,此兩者並重;反映在作文題目上,也涵蓋了這兩個面向。以下的題目是以佛法理解為主:
我對吃素的看法
我對受戒的看法
我對不殺生的看法
我對業力的看法或疑問
我對求神、問卜的看法
學佛前後我對出家的看法
我所認識的觀世音菩薩
我所認識的禪
我對十二因緣的省思
菩薩六度之我思
我心中的淨土景觀
為什麼僧人是開發人類的工程師?
阿育王給我的啟示
虛雲老和尚給我的啟示
布施與社會關係
我最想學習某菩薩?為什麼?
上了輪迴這一課,我聽到什麼?
上本師釋迦牟尼這一課,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
「人人都可成佛」我相信嗎?為什麼?
佛教如何面對現實社會的問題?
舉例說明佛教教育的重要
如我有1,000元,我會護持佛教教育或作善救濟,為什麼?
 
另一類題目則是解行並重型,可以分為三類:(一)日常生活中的踐行與體悟;(二)宗教儀式的踐行與體悟;(三)佛學研讀班活動體驗。我會從每一類型列出幾個例子。
(一)日常生活中的踐行與體悟:
我生活中受持五戒的困難是什麼?
我一天中曾經經歷的六道之旅
我在人生中如何實踐八正道?
生活中如何踐行慈悲和智慧?
我如何可以佛法解決生活中的煩惱?
(二)宗教儀式的踐行與體悟:
我的定課內容、做法、困難
我最常誦的一部經典
我目前的學佛目標
我的皈依因緣
(三)佛學研讀班活動體驗:
我對香光尼僧團的認識
我為什麼來讀研讀班?
在小組討論中,我學到什麼?有何建議?
 
有些題目特別受到學生喜歡。例如,在苗栗就讀定慧學苑的兩位學生以「我一天中曾經經歷的六道之旅」為題,寫了一篇作文。其中一位是38歲的中級班女學生,她商專畢業後在銀行擔任出納員。她寫道,自三週前發現臉上出現白斑後就非常焦慮。一開始她以為只是過敏,並未太在意。但白斑一直未消,於是去就醫,但醫生診斷不出原因,只要她再觀察看看。她形容這段等待的時間如同墜入阿修羅道。一段時間後,她決定換醫生,那位醫生告訴她這種斑點無藥可治。聽到這個消息時,她感覺像是被判了死刑,心想以後只會變得愈來愈醜,她形容自己害怕到像是身在地獄。於是她想:
 
與其花這麼多時間胡思亂想,不如多讀點經典迴向。於是每天除了定課外,也讀誦《地藏菩薩本願經》(人道)。我發現在認真讀經時,同時也讓自己暫時不去煩惱這件事情。讀完之後殊勝快樂(天道),心情也開朗些許。經由此事更讓我體認「無常」的真理,更要學習「放下」,唯有如此,自己才能真正解脫、自在。
 
另一位以同樣題目作文的學生,是畢業於省立農校的44歲男學生,在苗栗市公所擔任里幹事。他描述自己在2000年8月14日,跟朋友打麻將,深夜才回家,他在定慧學苑就讀高級班的妻子非常生氣,並開始哭泣。當時他不想和妻子吵架,於是立即轉身出門。他知道那樣做是不對的,他應該向她道歉。
 
可是我身心不屈,只有堅持再玩。當我贏錢時,我要求永久爭第一的心境,有如阿修羅道。玩牌有輸贏,時間耗久,所吃之點心有如狼吞虎嚥,萬一放炮輸錢,口袋百元鈔少了幾張,導致了貧窮之狼狽樣,就是餓鬼道之境。輸了又玩,引起憤怒,彷彿在徘徊地獄道。人總有歸家之時,事後回家想這天盲目之追逐,感到真是愚痴之事,無法克制本能為畜生道。
 
他雖惹妻子生氣,但也因此因禍得福,因為這件事讓他強迫自己檢視自己的人生。他寫道,他如何從上述的四個惡道解脫出來,走向人間道和天道。
 
我應該在學佛之道路上求精進,我要斷除習染,消業障身、口、意業,常清淨。不斷追求新知為人道之界,正信佛法,學習人乘菩薩道上行,慈悲喜捨,隨緣作上求下化度眾生。願人間成淨土,但願眾生離苦海,但願人人證菩提,為天道。
 
另一個受歡迎的題目是「我在人生中如何實踐八正道」,有好幾位學生選擇寫這道題目。台語班有位女學生,她出生於1967年,是畢業於文化大學(也是悟因就讀的大學)的高中音樂老師。她藉由音樂解釋八正道中的戒、定和慧,以音樂的音調、節奏、音色三種特性比喻「戒」,訓練這三特性就如同戒律的訓練。作曲就如同心靈的訓練,「定」就是配合這三特性作出一首美麗的曲子。最後,當曲調完美呈現時,心靈所感就會自然流露其中,這就是智慧。把音樂演奏與宗教修行相比較,在瞭解這個道理後,她在演奏音樂時,心中便能輕安、平衡、無誤和喜悅。
 
高級國語班有一位護理系畢業的53歲女學生,30年來擔任護士長。她不快樂,原因是朋友不多,人際關係不好。她知道這是因為自己脾氣不好的緣故,她甚至常常不知道自己怎麼得罪人的。自從她開始上佛學研讀班後,學會運用八正道當中的正念和正思惟來處世待人。
 
當事件發生時,用正思惟去面對,很奇怪,這時自然就會同理,而不再會像以前一樣生氣、動怒。與他人相處時,每當遇到一些令人不滿意的情境,不會再像以前,反而常常會換個立場替對方想,感謝他給我一個修行的機會。我現在會用正思、正見的方法去了解對方,替對方找理由來原諒他。……不再是心隨境轉,反而是境隨心轉,同事都能感覺我的改變,漸漸衝突減少,相處起來越來越容易,每天上班感覺真的很好。
 
初級國語班有一位畢業於科技學院的42歲家庭主婦,她用自己對八正道的理解解決婚姻問題。
 
我的丈夫有很多工作上的應酬,剛開始時,我都擔心到睡不著。我會坐在客廳等著,直到聽到他的車子回來的聲音。當他進門時,我通常會開始跟他吵架,結果他不但不減少應酬,反而更常在外面逗留。我們談過這件事,他也懺悔過許多次,但什麼也沒有改變。多年來,我們在他晚歸這件事上一直惡性循環──我們爭吵,然後他會懺悔並努力改善,我們會再度和好。那段時間我非常痛苦,我慢慢告訴自己必須「放下」,擔心他是否出意外是沒有用的,只會增加自己的煩惱。之後當他有應酬時,我可以安穩睡覺。當他回到家時,雖然我非常睏,但我仍會平靜地幫他準備宵夜。
 
這幾年,我開始上佛學研讀班,經常聽慧律法師的錄音帶。我對他其中的一句話受益良多:「如果你想要改變他人,首先要學習改變自己。」我瞭解到自己也有錯。我單方面希望他依照我的願望過生活,卻沒有同情他的狀況。他的工作必須要應酬,即使他不喜歡這種生活。所以我開始用同情、理解、包容來對待他,而不是責罵、控制和抗拒。
 
因為我的態度改變,我丈夫也受到感動而有所改變。除非有必要的應酬,否則他會試著拒絕。重新檢視這件事:從排斥、傷心、生氣、憤怒、煩惱和無知,到逐漸能接受事實、面對問題,最後用理解和包容的心態、溫言軟語和溫和的態度,我改變了我們的共業,也轉化了不好的關係。
 
法師對這篇文章的評語是:「非常優秀!你已成功運用正念、正業、正語轉變惡念和惡行。」
 
中級國語班有一位64歲的家庭主婦,寫了一篇關於她上佛學研讀班後家裡發生的事。她只有小學畢業,和其他一些學生一樣,她因為女兒上過研讀班而對研讀班產生興趣,她的丈夫也因為她來上課而成為研讀班的學生。接著是她的兒子,他原本對佛教毫無興趣,後來也開始產生興趣,他們一家於是變成佛化家庭。
 
自從我們開始上佛學研讀班,我們一家的生活變得更有活力、更快樂,這是因為我們比以前更常交談。我們經常一起討論功課,分享想法。我丈夫也經常讀他特別感到自豪的日記和作文給我們聽,然後會出題考我們。假如我們不懂,他會解釋給我們聽。例如,我在做關於「十二因緣」的功課時,他會用畫圖的方式一個一個地解釋。我們有時會一起唱歌,我丈夫最喜歡弘一大師的歌。自從我們開始學習佛法後,我們一家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變。
 
在此之前,我丈夫喝茶時,經常長篇大論,讓我們覺得厭煩。但現在,我們已經坐在一條船上了,我們的目標是一致的。因此我的丈夫會鼓勵我們多努力,當我寫完功課時,我會唸給他聽。他會誇獎我,鼓勵我寫出心裡的想法。所以我現在比以前更有自信了,我也不再害怕做功課。
 
我的兒子也改變了,因為我們都上佛學研讀班。有一次,他姐姐問他要不要報名大學生的佛學夏令營,他肯定地回答「要」。但他之前上高中時,對這種夏令營毫無興趣的,且覺得那很無聊。讓我們更感到驚訝的是,他參加完夏令營後,告訴我他有多快樂,還希望能再次參加,我原本還以為他可能會放棄。
 
所有的作文都在證明佛教對他們的人生產生重大的影響,有些影響特別強烈。中級國語班有一位高中畢業的49歲女學生,她和丈夫在中國經營一家工廠,有100多位員工。兩人經常往返中國,非常忙碌。但工廠因經營不當而生意失敗,因此她丈夫常常酗酒,一年後被診斷出胰腺癌,病發一年後就去世了。她寫道:
 
好像從天堂一下掉到地獄,一夕之間所有的全變了。有半年的時間,我不願在家,一直往外跑,我也沒有哭。快要過年的時候,我總得大掃除一番。當我翻到丈夫的照片,以及大陸投資的資料,我不禁嚎啕大哭,哭累了就睡,醒了再哭,三天沒有出門,聽見鄰居孩子放炮聲,這才回過魂,知道要過年了。
 
她回想自己的人生,疑惑為什麼會走到這個地步?她有愛她的父母,在學校總是模範生。父母在她20歲時過世,她婚後育有一子一女,然後生意失敗,丈夫病逝。她自問:「人生的意義到底何在?生命中一切事物的變動,都是因緣生起和消失的結果。」
 
她開始閱讀佛教書籍,領悟到她過去一直追求的是錯的,並決定改變自己的人生。她和小弟租了一間店面賣早餐。每天早睡早起,開始遵循修行的生活,讀經、抄經、拜懺。她在作文的結論中寫道:
現在我找到了自己,也更有自信,只要有佛法就有辦法。我希望世間所有認為自己在受苦的人,都能藉由佛法解脫他們的痛苦。我希望他們能遵循佛法而生活,享受那最大的喜樂。
 
還有一種資料可以讓我們瞭解學生學習了哪些內容,那就是期末考試題。2000年的初級班期末考有六道試題,學生可以從第一題到第三題中,選出一題作答,另外從第四題到第六題中,選出一題作答。以下是試題:
一、用一張圖表示你在學佛前的樣子,以及學佛後的樣子。
二、自從學佛後,你有什麼改變?請用一件事舉例說明。
三、開始學佛後,你的心態如何?請用一種水果或顏色說明。
四、我們這學期學習的課程,哪個概念或故事讓你開始想改變自己的行為?如何改變?請說明。
五、請描述自己如何持五戒,有什麼樣的感覺?
六、假如你的朋友告訴你:「只要心好就好了,不需要學佛,可以自己讀經和禮佛,不需要皈依。」你會如何回答?
 
初級台語班有位59歲女學生這樣回答第三題:「學佛就像吃西瓜,又甜又冰。」同一班的另一位36歲女學生回答第五題的「持戒」問題如下:
我從自己懷孕和生產的經驗,領悟到佛法的力量,不殺生戒改變了我的人生,讓我瞭解到藉由棄惡行善可以淨化自己,也讓我體會到明淨和寧靜,以及改善我與家人的關係。我在懷第三胎時,原本想要墮胎,但這違反了不殺生戒。幸好我從信佛的居士身上學到佛法,我瞬間改變了想法,決定留下孩子。從那時起,我就瞭解到生命的價值。於是我生產順利,現在我的小女兒已經快兩歲了。她現在是個健康、快樂、很討人喜歡的孩子。
 
每年畢結業典禮時,會有一、兩位學生代表致詞。從他們在致詞時分享的經驗,我們也可以瞭解學生學到了什麼。我收集了1985年至2000年高雄紫竹林精舍28位學生的致詞。致詞學生通常關注三部分:個人的轉變、夫妻關係的改善、婆媳關係的改善。所以,焦點都放在個人和家人的生活上。例如其中一位女學生的致詞,就集中在第一部分的個人轉變,描述她自己的人生如何因為上佛學研讀班而有所影響。
 
過去三年我持續就讀佛學研讀班,感覺自己好像又回到了國中。我興高采烈地別上名牌、背著書包去上課。我踏進精舍佛學研讀班的門口時,我拋開自己的社會身分和角色,甚至年齡,以及外在的財務狀況和煩惱。每次課外活動時,我們所有同學都會竭盡心力地合作。例如,我們一起烹飪時,沒有有錢老闆或低階員工的差別。不論男、女同學都要洗菜、切菜、烹煮菜餚。每個人都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並互相尊重。一起唱佛曲時,我們學會如何和聲。在體育活動中,我們會為參加競技的同學喝采。感謝這樣的合作,我們唱出優美的歌曲,建立永久的友誼。
 
高級班一位男學生也描述了自己就讀佛學研讀班後,個性有所改變,進而改善了與妻子的關係。他在1997年的致詞中,一開始坦白自己原本不預期會在佛學研讀班學到什麼。他以前曾在其他地方參加佛法講座,也試著自己讀佛經。因此,當他一開始看到初級班的課程,感覺有點失望,因為課本看起來淺顯易懂。不過,在法師有技巧地解說那些看似淺顯的課文,並將內容應用在各種具體情況後,他變得愈來愈感興趣。他現在明白,他之前自己學佛為何沒有受益太多的原因了,因為他把佛教當成學問知識研讀,從未想到要將佛法應用在自己的生活上。自從他明白這點後,他有了重大發現。他的妻子原本愛逛百貨公司,他自己則愛逛書店,這一直是他們婚姻關係中的爭執點。他上佛學研讀班後,告訴自己:「佛教教導,一切都是源自於心態,在任何地方都能修行佛法。既然我別無選擇地一定要陪妻子逛百貨公司,我也許可以藉由這種機會修行我所學到的。」這樣的反思帶出一個美妙的發現。有一天,當他陪妻子逛百貨公司時,他比以往更敏銳地發現銷售員的態度非常良好,令人激賞。不論顧客怎麼要求,銷售員總是很有耐心,且態度和善。他自問:「她是否修練過六度中的忍辱?」顧客試過好幾件衣服後還是沒買,銷售員依舊面帶微笑道謝。他自問:「她是否修練過六度中的布施?」從此,他開始注意周遭的每一件事物,於是陪妻子逛街不再覺得無聊。這點讓他妻子相當高興,不用他要求,就會主動陪他逛書店了。
 
傳統上,兒子結婚後仍會和父母共住。儘管這樣的情況愈來愈少,但在台灣有些家庭仍持續這種傳統。有幾位男、女學生家中都有婆媳問題,他們試著以佛法來解決問題。高級班一位男學生在2000年畢業典禮的致詞中,分享了他試著在妻子和母親之間調和的經驗。
 
我在四年半前結婚,妻子和我對未來生活都充滿希望,但這一切很快就幻滅了。她和我母親的關係因為彼此誤會而越來越糟。例如,我妻子有一次說很高興以後能由她來買菜,但我母親卻以為她的意思是想掌管家中的經濟大權,這導致她們兩人關係越來越糟。我是家中的獨子,妻子和父母親都會來向我抱怨。妻子和母親處得不愉快時,她就會說要搬出去住,且和我離婚。我會生氣並對她大吼,說她心中不把我父母當她自己的父母,她的心裡只有她自己的父母。我夾在中間,日子過得很痛苦。我走了一間又一間的寺廟,拜了各種不同的神,希望能得到幫助。但一切都沒有改變,我的狀況更糟了。三年前,阿姨告訴我佛學研讀班的消息,我在絕望下報名參加。
 
當我學佛後,家中的情況開始改善。我開始思考授課法師在課堂上講的:「生氣和痛苦是源自於我慢,唯有放下貪欲、無知和執著,才能達到心靈的真正平靜。」所以,當妻子再度跟我抱怨母親時,我不再生氣,而是要她理解我父母,並原諒他們。我告訴她,她是我親愛的家人,未來我會盡我所能幫助她。於是她變得較接受,我也感受到氣氛變得和睦些。心念改變,一切確實也會跟著改變,它可以讓我活在天堂,也可以讓我活在地獄。
 
我們最後要來看的是1999年高級班一位女學生在畢業典禮上的致詞。在就讀佛學研讀班前,她與婆婆、丈夫的關係並不和諧。根據她自己的分析,這是因為她不善於表達自己的想法。因為他們不知道她心裡在想什麼,所以她總是覺得自己遭到背叛而憤怒。她就讀佛學研讀班後,便強迫自己上台報告和參與活動,她開始變得外向,願意表現自己,她在家中的溝通能力才漸改善。
 
這位學生是學校老師,因為學校總有突發的事情要處理,所以經常晚回家。即使如此,她還是得要為全家準備晚餐。以前她總是默默忍耐,自己生悶氣。現在她會半開玩笑地對婆婆說:「媽,我今天下課後還要加班,所以感覺很累。我們今天晚上可以叫外賣嗎?我知道你不喜歡吃外面的食物,但假如我們不照顧一下那些餐廳老闆,他們不就沒生意做了嗎?」因為她學會如何平撫自己的情緒和脾氣,便可以將做晚餐的麻煩問題以幽默輕鬆的話語來化解。
 
她和丈夫的關係也獲得改善。在過去,只要她丈夫帶她出去吃晚餐,問她要吃什麼時,她總是說:「什麼都可以。」但在他們開車繞了又繞,終於找到一家餐廳時,她又會不滿意他的選擇,心裡想:「我們都已經結婚超過十年了,你還不知道我喜歡什麼!這家餐廳毫無氣氛,你根本就不在乎我。」這些想法會不時地出現在她的腦海中,導致吃飯的氣氛受到影響。
 
她在結束致詞時,保證自己待會兒一定會告訴丈夫,明天十八週年結婚紀念日,她心裡想去的地方。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