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四十特輯(下) —香光尼僧團的導引之光
三藏學院就讀及教授課程



悟因依止明宗剃度成為她的弟子後,也同在三藏學院就讀,成為明宗的同學。她在那裡讀了兩期,每期歷時三年。但學院在兩期後,也因師資和學生不足,於1963年停辦。(1)在第二期時,悟因除了上課之外,也教授基礎英語和唯識宗的《唯識三十論》。學院的課程是以大陸佛學院的傳統課程為藍本,著重於大乘經論,例如《法華經》、《楞嚴經》、《維摩詰經》、《金剛經》、《六祖壇經》和《大乘起信論》。課程還包括天台、中觀、唯識、戒律和禪宗的課程,主要集中在這些宗派的重點經論,例如《天台四教儀》、(2)《教觀綱宗》(3)和戒律,以及禪宗語錄。此外,也有印度佛教史、中國佛教史、《論語》、中國史地、書法和英語等課程。學院的學生所有的時間都在讀書,雖然悟因在那裡待了六年,但她實際上並未體驗到一般出家人的生活。後三年,她身兼學生與老師,她被分配在另一棟助理老師的宿舍,而十普寺一向只住比丘,比丘多經懺法事。
 
 
【注釋】
(5)中國佛教三藏學院雖然是台灣早期創辦的佛學院之一,但其所面臨的難題,至今依然困擾著其他佛學院。首先,佛學院無法設定統一的入學標準,學生的教育背景不一,造成教學上的困擾。此外,學院的學生畢業後,有些難以適應原來常住的寺廟而離開到別處去,如此一來,潛在學員的招收就成了問題,寺院也不再繼續送學生來就學。
 
(6) 《天台四教儀》(《大正藏》,卷46,頁773c–780c),高麗僧諦觀(970 年逝世)撰,是天台宗的基本教義論書。
 
(7) 《教觀綱宗》是由天台宗大師智旭(1599–1655),根據天台宗之「教」和「觀」所撰,此書之所以如此題名,是因為天台宗的傳統對「教」和「觀」同樣重視。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