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四十特輯(上) -戰後台灣佛教發展: 大專佛學社
佛學講座體驗修行



讓社員認識佛教的其中一個重點,是團體參訪寺院,以及參與短期佛學講座或營活動。參觀寺院讓社員有機會見到僧侶的生活,短期研討會則讓社員有機會短暫體驗出家人的修行生活。1989年五月,學社成員參加在南台灣舉行為期兩天的「南區大專佛學講座」。以下是南區大專佛講的行程表,顯示這項活動著重於從懺雲那裡學到的「解」和「行」。
 
第一天:下午—晚上
2:30–3:30 報到、編組
3:30–4:20 認識環境、沐浴、休息
4:30–5:20 始業式:(一)學生注意事項;(二)執事報告
5:30–6:50 藥石、沐浴
7:00–8:00 行門:(一)佛教行儀
8:10–9:50 行門:(二)晚課
10:00 止靜
 
第二天:早上—下午
早上
4:50 起板(起床號)
5:30–6:30 行門:(三)早課
6:40–7:30 早齋
8:00–9:40 解門:(一)《十善業道經》
9:50–11:20 解門:(一)同上,最後三十分鐘問答時間
11:30–12:30 午齋,功德迴向
 
下午
12:30–2:00 小止靜,各校代表會議、小組長會議、皈依
2:10–3:30 行門培訓:(四)《毗尼日用切要》
3:40–5:00 解門:(二) 圓滿波羅蜜
5:00 圓滿,向佛菩薩告假,回家。
此佛學講座的規畫看來是沿襲了懺雲的齋戒學會,稍微瀏覽一下就可以發現作息相當簡明扼要,不過,重點在於行門。課堂中也研讀《毗尼日用切要》—由佛教律師讀體見月(1601–1679)以文言文寫成,佛講摘錄其中十六則作為學員的初階講義,內文包含作息方面的資訊:起床時要做什麼;走路時不要傷害到昆蟲;如何洗手洗臉;進入浴室時該注意什麼;喝水和漱口時該注意什麼,諸如此類。他們雖然在課堂上會研讀這本講義,但在報到時也會領到白話文版本〈學員須知〉供他們閱讀。內容分別以標題劃分如下:
 
《一般規則》
一、初入三寶聖地,在安頓、盥洗完畢後,當至大殿向佛菩薩問訊並頂禮三拜。
二、下山前亦先至佛前告假並頂禮三拜,再至住持師父前頂禮告假。
三、行路中遇師當旁立合拿問好,候師行過,方得再行。
四、隨手關燈、關水、關電扇、關門。
五、一切時、一切地、做一切事情,請愛護一切生命,切勿殺生。
 
《殿堂規則》
一、晨起盥洗畢,即上佛堂,先將鞋脫於階下,按東西序位置排列整齊,而後入殿。
二、早晚課誦念偈讚,當專心聽維那腔調,不得高聲詠唱,破壞大殿平和氣氛。
三、凡見他人禮佛不得向彼頭前經過。
四、經行時,宜垂臉念佛,不必低頭亦不得東張西望。
 
《講堂規則》
一、上課時,當正身端坐,不宜倚靠桌椅,不得交足,不從與鄰座閒談。
二、經上若有塵垢,當以淨紙拭之,不得口吹。
三、閱經時不得單著內衣或仰臥,倚靠或捲之若筒,應整衣端身正坐。
四、經書內不可折角,不閱讀時,應即將經籍閤上。
 
《齋堂規則》
一、聞雲板聲立即至齋堂按組別坐定。
二、受食時,先合掌,存五觀(1),供養已,聞「請」字,方得舉箸先食三口飯或喝三口湯,心念「願斷一切惡,願修一切善,誓度一切眾生」,而後始食。  
三、切莫以口就食,當以食就口,若有飯菜掉在桌上,應自行夾起食之。
四、食畢,緩緩收拾碗筷,排列整齊。
五、食不過飽,以八分為度。
 
《寮房規則》
一、 除身體不適外,止靜外的一切時間,不得於寮房內休息。
二、眠時身臥如弓。並不得赤身露體,常如在佛前。
三、止靜後,不得高聲說話。入寮房後,更不得打物作響,若非必要不得談。
 
《廁所規則》
一、入浴廁前,須將衣內課本及念珠取出,出後記得帶走。
二、入廁前當三彈指,使內之人非人等知。
三、出入廁所應換鞋,並保持整齊。
四、出廁後必洗手,方得與人作禮,及禮佛持經。
(以上〈學員須知〉摘自南區大專佛學講座書面資料,1989年5月)
 
 

【注釋】

(1)「五觀」是指食存五觀,一、計功多少,量彼來處。二、忖己德行,全缺應供。三、防心離過,貪等為宗。四、正視良藥,為療形枯。五、為成道業,應受此食。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