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四十特輯(上) -戰後台灣佛教發展: 大專佛學社
結合「佛學」和「學佛」



周宣德和李炳南明白,除了要訓練大專學生瞭解佛教的知識,也要讓他們接受寺院修行的訓練。於是在兩人的推動之下,第三階段的大專學生佛學運動就此展開。以持戒精嚴和奉行淨土宗而聞名的懺雲,也加入這一階段的推廣運動。他對大專學生佛學運動的貢獻,同樣重要。
 
1967年暑假,台灣師範大學、中興大學、中國文化學院、台中師專(即今台中教育大學)約有三十多名學生,完成李炳南的暑期講座後,來到懺雲的寺院—南投水里的蓮因寺。在懺雲的指導下,學生進行一週的「靜修念佛」,這是大專學生結合佛學和學佛的第一步。
 
隔年,這項活動被正規化:學生跟隨李炳南完成四週的講座後,就要前往懺雲的寺院參加「齋戒學會」。剛開始舉辦的頭兩年,暑假期間為男、女學生各舉辦兩期,寒假則各舉辦一期。但是懺雲不認同男、女學生在同一個地方修行,因此從第三年開始,女學生的活動地點改到附近的尼寺—義德寺,在悟因和明迦與其他幾位尼僧的協助下,聽懺雲講課。前面曾提到,我訪問香光尼僧團時,多位尼僧告訴我,她們在學生時代都參加過李炳南的講座和懺雲的齋戒學會。學會結束後,她們也常造訪位於義德寺附近的香光寺。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