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四十特輯(上) -中國佛教比丘尼的發展
從香光尼僧團看佛教比丘尼的傳承與改革



不像台灣大部分的寺院都包括比丘、比丘尼兩眾,香光尼僧團的成員只有比丘尼。1998年,我在位於嘉義郊區山上的香光寺住了一段時間,當時香光寺已成立24年,成立時間正好是佛教的復興時期。開始時,只是一個小小的尼僧團,至1998年,已有119人,其中85%的人畢業於專科或大學。有一半的成員住在香光寺,其餘住在高雄、台北、台中、苗栗和嘉義市中心的分院。香光尼僧團設有出版單位,其出版的刊物讓我受益匪淺,她們翻譯、發行佛教相關(大部分是戒律和禪修)的日文、泰文著作的中譯本,近期更有英文著作的中譯本;也發行季刊《香光莊嚴》,免費郵寄給各地僧俗二眾的讀者;另有三份期刊,一份是由尼僧團所編輯的《梵網集》,另兩份是香光尼眾佛學院學生編輯的《青松萌芽》,以及香光尼眾佛學院佛學院圖書館的《佛教圖書館館刊》;最後是報紙形式的《內訊》。由於悟因對建檔記錄非常有興趣,因此在她的規劃下,香光尼僧團出版了大量刊物。
 
近幾年,我一直在教授「中國佛教和女性」的課程,對以下這些問題的探討,愈來愈覺得迫切。包含:在佛教經籍和寺院制度中,佛教對女性的看法;身為布施者和修行者的女性;中國歷史上佛教如何限制女性,又如何賦予女性權力。調查並研究台灣的比丘尼和佛教界,是探討這些議題的其中一個方式。
 
台灣的比丘尼宣稱傳承了中國佛教傳統的同時,也在進行改革,她們保留了哪些傳統?又捨棄了哪些傳統?台灣的尼僧團為何能成長,又是如何成長?現代比丘尼和《比丘尼傳》中的比丘尼有何不同之處?在虔誠的標準上是否有任何連貫性?香光尼僧團的經驗或許不能代表台灣所有的尼僧團,但我希望藉由這次的深度探討,可以拋磚引玉。
 
編者註:本文摘譯自《傳遞香光:當代台灣的香光尼僧團與佛教比丘尼》(Chün-fang Yü. 2013. Passing The Light:The Incense Light Community And Buddhist Nuns In Contemporary Taiwan, Honolulu: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 )部分標題為編者所加。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