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心動念 常行不輕
3罪報功德 如影隨形

爾時,佛告得大勢菩薩摩訶薩:「汝今當知!若比丘、比丘尼、優婆 塞、優婆夷持法華經者,若有惡口、罵詈、誹謗,獲大罪報,如前所 說;其所得功德,如向所說,眼、耳、鼻、舌、身、意清淨。」



「爾時」是釋迦牟尼佛講了第十九品之後,告訴在座的「得大勢菩薩摩訶 薩」,「摩訶薩」就是大菩薩。釋迦牟尼佛告訴得大勢菩薩摩訶薩說「汝今當 知!」你現在要記住、要知道。這一品即是佛陀對得大勢菩薩摩訶薩所說。
 
「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持法華經者」,比丘、比丘尼是 出家的男眾跟女眾,優婆塞、優婆夷則是在家的男眾跟女眾。佛陀說,倘若出 家和在家的弟子,受持了《法華經》,若是有「惡口、罵詈、誹謗」之事,會 「獲大罪報」。
 
持經造口業者  獲大罪報
「惡口」就是台灣話說「壞嘴」,說壞話、三字經,都是「惡口」;「罵 詈」是用嚴厲苛刻的話來責備人;「誹謗」就是把事情過度強化,想要入人於 罪,這些都「獲大罪報」。
 
何謂「罪」?就是一定會受果報,縱使一時沒被察覺,久了還是會受該有 的果報,人間不會沒有果報。
 
此處提到「惡口、罵詈、誹謗」,「口業」有四種:惡口、兩舌、綺語、 妄語。兩舌的就是兩個舌頭,這邊講一講,那邊說一說。「綺語」是用言語讓 人想入非非,導向不正確的、負面行為。我們說話要據實說,切莫亂說。若是 轉述對方說的話,加入自己的理解,語意變得和原來的不一樣,這也是亂說!
 
「其所得功德,如向所說,眼、耳、鼻、舌、身、意清淨」,從另一方 面來說,受持《法華經》,以恭敬供養之心,好好讀經、培養因緣,當然有功 德,如前所說是「眼、耳、鼻、舌、身、意清淨」之功德。
 
罪報與福報  一碼歸一碼
何謂「報」?我們對人家好,人家就會對我們好,我們送人東西,對方回 送我們,這是「報」。
 
何謂「業」?「業」有「福業」、「罪業」之別,受持經典有功德,可 是「惡口、罵詈、誹謗」,還是有罪報。我們說「福業」、「福報」,功德是 「福」,「福」也是一種報。
 
縱使受持《法華經》,還是會受口業的「報」,因為罪報不會消失,福報 也不會消失。
 
世間有「業」、「力」、「報」,有善有惡。同樣的,我們作為人,有 福也有罪,好比台灣有句話:「一碼歸一碼」,凡事走過必留下痕跡。起心動念、所做之事,都點滴積累在我們自己身心上。
 
善業、惡業,看似互不相干,其實會轉化為一股「業力」,它是潛伏的力 量,會在自己身上留下痕跡,並且擴散、回報在我們自己、家人及身旁的人, 這是「報」。無論是「報」、「業」,都會成為社會的一股力量,即使人走 了,影響長存。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