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鬆身心來禪修
2身體的每個姿勢都帶有 很強的能量



身體的平衡是與生俱來的
構成人身體的地、水、火、風四大元素之間,以及器官與器官之間,本來就是相互依存,彼此平衡、和諧的。所以,我們要相信身體與生俱來就具足了這樣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心被很多的念頭佔據,到處攀緣,心思散亂,反而忽略了身體在心的帶動下所生起的各種反應。所以,在禪修時,談到眼睛要如何擺放時,就開始在心中畫眼睛,談到注意力要放在呼吸時,就開始畫鼻子。
 
就在心裡畫眼睛、畫鼻子製造各種形相,而忘了實際上要觀察的是呼吸的進出。
 
修行不只是靜態的,它也是動態的。我們的身體不可能不動,姿勢一定會改變,在姿勢改變當中,有它自己的平衡與和諧。這些我們就稱為「無常」。
 
這種「無常」有特定的能量與挑戰,每個姿勢都是完整的,但不可能永遠停留在那裡,即使你想刻意去固定它,也做不來。只要你保持覺知,你就可以發現,在無常之中自有它的平衡與穩定。
 
你一定要選一個自己覺得舒適的姿勢,安下心來,才可能完全地進入禪修的狀態。「身安」是繫住我們的妄想心的一種覺知,同時也開展了身心安頓的法門。
 
覺知身心,栽培自己的慧命
為什麼寫書法也是一個練習專注的法門?因為它同樣是一種動態的覺知。覺知握筆的感覺,覺知筆尖觸紙的感覺,覺知運筆行於紙上的感覺,每一剎那都要專注於當下,才可能寫出好的作品。祖師大德說:「修行不是只有在禪堂。」修行是動態的,你總要在某一個部位,讓自己完全地有所體會、覺知,同時把那個地方喚醒,你就可以用功了,而且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參加奧林匹克的運動員也要練習打坐,因為如果沒有專注便無法完成運動項目。我們禪修不是訓練身體的力量,而是心的「專注」力量。以身體來收攝你的覺知,增強你的覺知力,不但禪定的功夫能夠加深,也可以發揮在日常行、住、坐、臥的活動中。在舉手投足時,確實知道自己攝住心,心是安定的、不散亂的。所以,佛法不是只有在佛寺的圍牆裡,而是知道如何在生活中用功。
 
訓練自己,讓身心安頓,這不是要申請什麼執照,讓你能正式執業;也不是要擁有什麼階段的畢業證書,你能因此獲得較好的工作。重點是在「安住」,是身心真正的安頓,無關乎財富或權勢,而是你的慧命,這是佛法的解脫之道,它不共於世間。
 
佛教是世界性的宗教,任何人都可以修學。但是如果想要解脫煩惱、離苦得樂,就要有實際的訓練與修法,這種訓練方法並不分出家或在家、東方或西方,我們得自己走進教法中,解門與行門兩者互相配合,才能說是真正地學佛。
 
我們一定要相信自己,身安之後,「道」自然興隆。每個身體的姿勢,都帶有很深的能量,端正身體,繫念於自己的呼吸,可以產生很深的自我悲憫,不論是站著、坐著、躺著,一舉手、一投足,身體自有平衡,心靈自會平靜,一切都是最美的,而且其影響性自然就會開展,這是無庸置疑的,因為它是完整的。
 
佛法說的「修行」、「覺悟」、「覺知」所指的就是這些道理,覺知身心即是自己栽培自己的慧命,透過強而有力的覺知,我們便能走向解脫。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