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師心印—悟因法師說禪(二):不為聖諦的行思禪師
眾角雖多,一麟足矣



希遷聽了以後,就向惠能大師的靈龕禮拜辭別,直接前往行思駐錫的青原山靜居寺而去。
 
行思禪師當然要照顧師兄弟,不是只有師父教導弟子,師兄弟之間也可以互相教導的。因為希遷已經得到師父的指示要來依附行思學習,行思當然也願意教導他。
 
當希遷來到行思禪師的面前,禪師就問他:「你從什麼地方而來?」
 
希遷說:「我從曹溪來。」
 
行思禪師再問:「你帶著什麼東西來?」
 
希遷說:「未到曹溪亦不失。」(即使我未到過曹溪,也沒有遺失什麼),這句話是說:我的確是從曹溪來,但即使我未去過那裡,我並未遺失什麼,也沒有得到什麼,我本自具足!
 
行思禪師又問:「恁麼用去曹溪作什麼?」(既然不曾遺失,那你去曹溪做什麼呢?)這是在詰問希遷,既然未遺失,又何必去曹溪呢?有什麼值得你去的呢?
 
希遷反問道:「若不到曹溪,爭知不失?」(我如果沒有到曹溪,怎麼會知道沒有遺失呢?)他緊接著立刻又問:「曹溪大師還識和尚否?」(曹溪的六祖大師還認得你嗎?)希遷這兩句話想問的是:你傳的「法」是不是和曹溪的相同呢?曹溪六祖大師還認得你嗎?我們關注的是相同的問題嗎?關注的問題相同,我們的「法」才是相同的,不是因為這裡寺院蓋得很宏偉,或大和尚名聞千里,我才來這裡求法。
 
行思回答說:「汝今識吾否?」(你現在認得我嗎?)希遷就回答:「識。又爭能識得?」(我認識的。但又怎麼才能認識?)
 
行思禪師回答:「眾角雖多,一麟足矣。」(有角的動物雖多,但只要一頭麒麟就已足夠。)相傳麒麟只有一角,是古代傳說中的神獸,也是吉祥的象徵。「一麟」意指「一頭麒麟」,比喻在一群人之中最俊秀者。這句話是行思對希遷的讚歎。
 
希遷又問說:「和尚出嶺多少時?」(和尚北出五嶺有多久的時間?)「嶺」是指位於湖南、江西與廣東交界處的五嶺—大庾、騎田、都龐、萌渚、越城五座山,希遷來處的曹溪位於五嶺之南,而行思所在的青原山則位於五嶺之北,所以說離開曹溪北去青原山,便稱為「出嶺」。「嶺」在此被比喻為修習佛法的障礙,而「出嶺」就是指悟道。希遷的這句話便是在問行思:你得「法」多久了?你從生死輪迴、凡夫的知見翻越出來,已有多久時間了?
 
行思禪師沒有回答,他只說:「我却不知汝早晚離曹溪?」(我卻不知你何時離開曹溪?)希遷說:「希遷不從曹溪來。」行思禪師說:「我亦知汝去處也。」(我也知道你的去處。)意思是:你是人中的佼佼者,我知道你要去哪裡,你不必問我何時得法,你知道這些做什麼呢?
 
希遷就說:「和尚幸是大人,莫造次。」(和尚還虧是長者,說話不要如此輕率。)「大人」是對長者的尊稱。意思是:你已經是得道的長者,怎麼可以亂開口說你都已經知道我的去處。
 
當然行思禪師是知道的,不是因為惠能大師將希遷託付給行思,而是行思看到眼前的這個人不是等閒之輩,行思想要成就希遷。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