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紀行
10大雁塔:殉身獻食的大雁



玄奘大師的一生,大家都熟悉;他對於漢傳佛教的貢獻與影響,大家都明白。唐永徽三年(652),玄奘大師以「恐人代不常,經本散失,兼防火難」之由上奏朝廷,擬造石塔以供奉從天竺帶回的佛像、舍利與梵文經典,後來唐高宗恩准朝廷資助玄奘大師在長安慈恩寺的西塔院建造了一座五層磚塔。
 
這座塔名「雁塔」由來,在《大唐西域記》裡有一段記載:有比丘經行,忽見群雁飛翔,戲言曰﹕「今日眾僧中食不充,摩訶薩埵宜知是時。」言聲未絕,一雁退飛,當其僧前,投身自殞。比丘見已,具白眾僧,聞者悲感,咸相謂曰:「如來設法,導誘隨機,我等守愚,遵行漸教……此雁垂誡,誠為明導,宜旌厚德,傳記終古。」於是建窣堵波,式昭遺烈,以彼死雁,瘞其下焉。
 
據說在古印度的摩揭陀國有座寺院,寺內的僧人信奉小乘佛教,是允許吃三淨肉的。某天,有個比丘在經行時,看見天空中一群大雁飛過。就開玩笑說:「今天肉食不足,菩薩應該知道我們肚子餓呀!」話音未落,一隻大雁就墜落在這位比丘面前,似乎要殉身以獻。這位比丘將此事告訴大眾,寺內眾僧聽了都感到悲傷,都認為是佛陀的教化,勸導他們要改信大乘佛教。於是他們便建造了一座佛塔,將大雁埋在其下,從此「雁塔」就成為佛塔的泛稱。
 
諸佛、菩薩觀照著,我與大眾師在大雁塔塔下禮誦《心經》、繞塔,佛號聲繞著塔身迴旋而上,塔尖頂著明亮的藍天,沒有雲也沒有雁。佛教離不開這個社會與人群,一定是要走向人間的—那位開口討肉的僧人代表受施者,墜落的雁代表布施者,大乘佛教慈悲度生的精神就在這人間展現。

 

Facebook
觀看本期目次